別再阻止孩子進廚房!英國所有中小學生要會20道菜才能畢業,這告訴我們什麼?

2016-10-28 11:07

? 人氣

多數媽媽害怕孩子進廚房,讓廚房成為孩子無法探索的區域,對食物自然感到排斥。Mini Cook主張讓廚房成為孩子的食育教室,藉由料理的過程認識食物,與食物交朋友。

走進Mini Cook食育生活工作室,色彩鮮豔、明亮的可愛廚房,可配合孩子身高調整高度的料理檯面,各式迷你的廚具,這裡是樊欣佩替台灣孩童,量身打造的食育教室。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讓小孩進廚房,在安全的情況下,也能幫助他們學習!(圖/黃建賓攝,親子天下提供)
讓小孩進廚房,在安全的情況下,也能幫助他們學習!(圖/黃建賓攝,親子天下提供)

認識食物原始樣子

有別於坊間的幼兒廚藝教室,Mini Cook不走時下流行的甜點烘焙路線,也不只教做菜,而是透過小小孩能力所及的方式玩廚房,進而讓孩子知道自己是在吃什麼、為什麼吃、怎麼吃。例如一道雞肉親子丼飯,從認識一粒米,分辨糙米、白米和小米的不同,洋蔥從哪裡來、雞胸肉取自雞的哪個部位等,帶孩子從食物最初的樣態開始認識起,愛上料理、愛上食物的滋味。

「很多小孩吃已加工處理過的炸雞塊,卻不知道雞胸肉是有帶皮的,」樊欣佩說,過去自己和大多數的上班族父母一樣,工作忙碌,是標準外食族的她也不會做菜;這反映出,不只小孩,就算大人,對食物的認識也相當有限。

鬼門關前走一遭的體悟,是促使樊欣佩創辦Mini Cook的主因。當了二十三年的律師,二○一三年的一場大病,高燒不退,險些失去性命,讓她深刻感受到健康的重要。她決心從飲食中改變,但想學做菜,坊間的廚藝課多半是教外國料理。營養師開出的菜單,沒一樣看了有胃口,「每天都吃水煮花椰菜,這跟死也差不多了吧!」她思索著:怎樣才能做出好吃、營養又有趣的生活料理?

尋找資料的過程中,她意外發現,歐、美、日等先進國家,除傳統「五育」,也重視「食育」,甚至立法納入學校正規教育。如英國二○一四年起,所有中小學生都必須學會二十道料理才能畢業;日本更是從十年前就通過《食育基本法》,從生活中落實飲食教育推廣,幼兒園教導的飲食目標,是讓孩子不吃零食、不挑食、有想和別人一起吃飯的共食力,和自己動手料理的能力。

樊欣佩恍然大悟,原來讓人民知道如何選擇吃安全的食物、吃得健康,「是政府的責任,全民的義務」,而且必須從小就要扎根;「世界各國都已經在推行了,台灣豈能不趕快起步?」

就這樣,一個料理門外漢,放棄高薪工作,轉而開起兒童廚藝教室,從教孩子做料理開始,培養認識食物、選擇正確飲食的能力。她對所有小小廚師課程訂下的原則是:「一定要好玩!」因為,只有好玩才能引起孩子參與的興趣。

她結合營養師、廚師和幼教師的專業,一起設計好玩的廚藝課。當中,所有的料理都採最簡單的步驟完成,讓三歲大的孩子可以自己用安全剪刀、竹片刀、兒童刮刀來切菜和烹煮,獲得料理的成就感。

料理完,讓孩子自己洗碗也是很好的體驗。(圖/Pixabay)
料理完,讓孩子自己洗碗也是很好的體驗。(圖/Pixabay)

親手切的、煮的都乖乖吃

料理前,老師會用繪本故事或廚房小遊戲等方式,引導孩子對食物產生好奇。課堂上,再讓孩子實際看到、摸到真實食物,並使用在地及當季新鮮食材製作,最後聞到、吃到食物的美味。

因此,在Mini Cook廚房裡,最常看到平常在家不愛吃胡蘿蔔、青菜的孩子,在這卻是當食物還在切,就一邊拿在手上嚐;或是原本不愛的食物,就在自己摸摸、切切、煮煮過後,「產生了感情」,很自然就吃下肚。樊欣佩說,很多孩子不願意吃某項食材,不一定是覺得不好吃,多數是因為不認識這個食材,自然產生排斥。

Mini Cook從帶孩子進廚房與食物交朋友。這裡,不是要教出米其林大廚,而是要教會孩子最基本的生活技能;這裡,也不單是教授一堂烹飪課,而是希望灑下選食力的種子,一天三餐,帶動一日三次的飲食革命。

讓孩子接觸食物,對成長大有幫助。(圖/MIKI Yoshihito@flickr)
讓孩子進廚房,能讓他們更願意品嘗各種食物。(圖/MIKI Yoshihito@flickr)

在廚房也能玩5感遊戲

1. 奇妙小樂器

●遊戲材料:文蜆、蛤蜊、紅豆、芝麻等

●學習主題:外型觀察、音量與節奏控制

在大人眼中,食材本身是理所當然的組成,孩子卻帶著滿滿的好奇心,和嶄新的眼光來玩桌上的食材。若我們加上一點想像、配上一點小道具,食材也可以變成小樂器呢!

Play1、將食用後的文蜆和蛤蜊殼擦拭乾淨後交給孩子,小手握住,就變成渾然天成的響板。

Play2、請孩子抓起一把紅豆或芝麻放入空罐子裡,蓋上瓶蓋,就是一個現成的沙鈴。聽一聽,罐子裡的紅豆或芝麻裝多一點或少一點,上下左右搖一搖,發出來的聲音都不一樣喔!

Play3、唱一首孩子喜歡的歌,讓他們用文蜆響板和紅豆沙鈴一起打拍子,合奏出你們家專屬樂曲。

2. 我是好鼻師

●遊戲材料:香蕉、奇異果、芭樂

●學習主題:食材原味、香味辨識

孩子有著天生的靈敏嗅覺,透過簡單的嗅覺遊戲,可以讓孩子對食材真正的味道產生記憶,不僅對食材留下深刻印象,也可幫助孩子日後分辨天然食物與人工香精。

Play1、料理前,先讓孩子摸摸、聞聞這些天然蔬果,等到上菜時,再讓他們比較一下煮熟後的味道,對孩子也是一種學習。

Play2、把香蕉、芭樂、奇異果都切成小片,分別放進不同的玻璃小杯中,讓孩子戴上眼罩或閉起眼睛,分別聞一聞,猜一猜手中的水果杯中裝的是什麼水果?

3. 五彩食物的繽紛世界

●遊戲材料:菠菜、紅蘿蔔、甜菜、紫地瓜

●學習主題:顏色辨識、混色調配

日常生活中想要達到均衡飲食,最容易的進行方式,就是察看準備的食物中,是不是各色的蔬果都有了,這個工作對於孩子來說,也是一個容易達到的小遊戲。

Play1、各式各樣的蔬果擺在一起,就是色彩繽紛的世界。看一看其中是不是有紅、橙、黃、綠、藍、紫各種顏色,每一種顏色有哪些食物?

Play2、在製作麵條、貓耳朵等麵類食物時,可以將新鮮紅蘿蔔、甜菜、菠菜或是紫地瓜等天生鮮豔的食材,用慢磨機或是果汁機瀝出汁液,加入白色麵團中,就可以創造出特別的彩色麵團。若混合2~3種不同顏色的蔬菜汁液,會有更奇妙的變化喔!

Play3、孩子的手喜歡攪拌麵粉、揉捏麵團的動作。先將麵團滾成長條狀,再交給孩子捏成小塊,他們總能玩出各種造型。

4. 食物的造型藝術

●遊戲材料:紅蘿蔔、白蘿蔔、馬鈴薯、地瓜

●學習主題:形狀辨識、造型設計

人是視覺動物,餐桌上的熟悉食物若換成不一樣的樣貌,總能引起更多的興趣。下廚時,利用動物、數字、英文字母,或各種形狀的模具,不僅能讓寶寶吃下食物時更開心,也能增添料理樂趣。

Play1、紅蘿蔔、馬鈴薯等根莖類食物最適合進行食物造型遊戲,先將食材切片汆燙,讓孩子運用模具壓成各種形狀,接著就能組合出創意料理。

Play2、紅蘿蔔、馬鈴薯蒸煮後,也可以讓孩子壓成泥,再將紅蘿蔔、馬鈴薯泥裝入塑膠袋或擠花袋,剪個小口就可以擠出花樣,在餐盤上作畫。

5. 廚房裡的小小丈量

●遊戲材料:水、雞蛋

●學習主題:數字、單位、時間與重量概念

邀請孩子加入準備食材的過程中,是讓他們認識食材重量和單位概念的好機會。例如:水是幾「cc」、紅蘿蔔有幾「公克」、雞蛋有幾「個」等。無論是量杯上標示的cc數,或量秤上的公克數變化,都是很好的觀察練習。

Play1、孩子喜歡各種舀與倒的動作,提示他們倒入的麵粉數量,觀察量杯上的數字,是否已經足夠了,再讓孩子親手倒入打蛋盆內。

Play2、讓孩子自己將牛奶倒入量杯內,引導他們倒滿一定的量,孩子會聚精會神的注意其中高度,控制倒入的手勢。

食育策略達人

樊欣佩,台灣大學法律學系畢業,曾任律師。目前為Mini Cook食育生活工作室執行長,並擔任傑米.奧利佛(Jamie Oliver)「飲食革命基金會」台灣區飲食革命大使,積極與民間團體合作,協助推動台灣版的《食育法》立法。

文/邱紹雯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親子天下(原標題:帶孩子進廚房和食材培養感情

2016最溫馨的的聖誕家庭活動,12/10科教館大集合!
大小朋友們最期待的「親子天下」親子動手做 Maker party,今年更盛大、更熱鬧、活動多更多!
有小行星故事館、集章闖關活動還有大型舞台表演,加上超過40種專屬孩童的精彩手做體驗
讓親子享受發想.創造.一起玩!
全新企劃「3-6歲小小Maker王國」與「分享愛‧公益Maker」專區,看見他人的需要,分享愛與溫暖的感動。
立即報名再享獨家報到好禮唷 >>>https://goo.gl/PYLJJR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