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病小痛不斷,訪遍名醫卻找不出原因?「慢性疲勞症候群」提醒你該慢下腳步了

2016-07-25 15:30

? 人氣

根據懷特的說法,問題一直都出在醫學界隨處可見的慣有思維:疾病若非來自生理問題,就是來自心理問題。「大多數的醫師都將心靈及身體拆成兩邊來看,」他說。「心理問題,就去看精神科。生理問題,就看一般醫師。」這種分類方式讓慢性疲勞症候群只有兩個選擇—若不是罹患了跟心理因素毫無關係、只是目前還沒辦法治癒的生理性疾病,就是得了慮病症,所有的症狀都是自己幻想出來的,難怪防備心會這麼重。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懷特說,事實上,這是一種錯誤的分類方式。心靈與身體的互動是必然的,而且兩者會相互影響:「跟心理有關的,一定也跟生理有關,任何生理問題都有其心理的層面。」科學家逐漸發現,諸如思覺失調症或憂鬱症等精神疾病,都會反映到腦部的結構異常,而神經性疾病如帕金森氏症會同時產生心理與生理的症狀。

懷特指出,雖然人們認為行為治療是屬於一種心理治療的方法,但它也能對身體帶來生理影響。例如,一些研究發現,在做完認知行為治療的療程以後,大腦的質量會有顯著的增加,或能夠影響如皮質醇一類的壓力荷爾蒙濃度。

他認為,如果罹患慢性疲勞症候群的人能夠在態度上有較大的轉變,或許能讓他們接受自身的疾病乃結合生理與心理雙方面的成因,而無須擔心遭到汙名化。慢性疲勞症候群既非生理疾病,也非精神疾病。它是兩者的結合。

莎曼珊的慢性疲勞症候群已經治好兩年了。「我做的事情比同年齡的女性多很多,」說這話的同時,她撕了薄餅去沾鷹嘴豆泥。「我是騎腳踏車過來的,我成功地讓自己的裝扮看起來不會太突兀!」她還是得當心,如果騎得太費勁,或是工作壓力太大,都有可能使她再次發病。「我不管身體還是心理,我都得保留一分餘地。」她說。

因此,現在如果她生病,就會請病假,而且也懂得說「不」。她兼差當藝術治療師,帶著獄囚及罹患諸如躁鬱症和思覺失調症等精神疾病的人做陶藝。她說,做陶藝能夠提供他們一個安全的空間,讓他們得以說說話。「如果聊得不順,還可以立刻回去繼續捏陶土。」

她同時也是一名藝術家 。在一系列的作品中,她將老舊的紀念品 —娃娃、松果、動物頭骨 —整整齊齊地放置在裝飾過的框架裡。她說,她喜歡拯救那些曾經被人當作寶貝、如今成了累贅的東西,然後賦予它們新生命跟意義。她也畫畫,畫些縈繞心中久久不去的景象,包括一幅用灰黑色及血紅色病床和拱窗排列而成的迷宮,交疊寫上湯瑪斯.哈代詩作《朦朧的畫眉》的頭幾行:「身倚柵籬往外望,灰白冰霜鬼魅樣。冬雪大地滿淒涼,晝日昏暗猶無光。」

這首詩的結尾是虛弱衰老的畫眉唱著歡快的曲調,在帶來死亡的黑色寒冬中,正是「幸福希望」的象徵。

本文經授權摘錄愛米粒出版《治癒力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