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昭南觀點:台灣不需要劫貧濟富的經濟政策

2016-04-09 07:00

? 人氣

台灣當然需要大力推動經濟發展,但絕不會是仰人鼻息受人宰制的依賴式經濟。(美聯社)

台灣當然需要大力推動經濟發展,但絕不會是仰人鼻息受人宰制的依賴式經濟。(美聯社)

拙文於4月2日《風傳媒》上發表,卻由於個人疏忽在標題上漏寫了一個「只」字,刊登時成了:兩岸關係拚比的是民主自由不是經濟!以致造成讀者們誤解,甚至勞駕王英如先生特意撰文指正(觀點迴響:兩岸關係真的只拚民主自由?)此純係個人貽誤,必須坦承認錯,並正式對所有讀者和王先生致以最大歉意。所發表的拙作原標題應該是:〈兩岸關係拚比的是民主自由不只是經濟!〉特此訂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關於王先生在賜正文中所提諸多觀點,本人虛心拜閱也順此敬做回覆:

擺脫傾中傾美的經濟依賴才是當務之急

首先,拙作通文中均未提及兩岸競合中的經濟或產業面貌,但並不表示我不認為台灣經濟發展可以輕忽。我曾多次撰文支持小英的五大產業創新,主要論述依據都在於:台灣經濟發展應優先擺脫過去8年來對中國大陸過度的經濟依賴,特別是金融的自主性。

關於台灣當前經濟的病徵,小英在選前的政見發表中已曾歸結三大關鍵問題:「產業的斷鏈」、「國際的斷鏈」、「法規制度的斷鏈」。也是因這樣的產業疏離政策而導致台灣經濟僵化倒退的零希望狀態。因此小英相對提出了3個連結的產業發展策略1.「連結未來」,就是掌握下一世代的產業發展趨勢,依據台灣的客觀條件和比較優勢,規劃推動前瞻性的創新研發中心計畫。2.「連結全球」,就是依據所規劃策略性產業特性,篩選出包括美國、德國、瑞士、日本等先進技術國家,做為台灣連結的主要對象。3.「連結在地」,就是串連各個創新研發基地,促進跨領域的創新,以及跨區域的整合。

新政府將要透過這「三個連結」策略,使台灣成為一個不斷鏈的創新島嶼,驅動台灣下一世代的產業成長動能。

在這樣的策略執行上我們大約可以更具體簡化為「在地性、全球性、未來性」。而其中的精隨就在於創新與多元。

要小確幸的依賴經濟?該走自己的經濟大路?

日本有過「失去的20年」之嘆,台灣則更甚之,姑且名之為「虛耗的30年」。然而日本在這GDP低成長的20年裡,她們通貨膨脹率幾乎維持在零,而房地產價格則是下降,因而人民生活的實質水準是提高的。更重要的,日本的貧富差距一直都維持在全世界最低的水準,直到近年才被荷蘭超越。

相比較下,號稱經濟急劇發展的韓國與新加坡卻是以貧富差距急遽擴大為代價。你如果去問韓國和新加坡人,過去十年來他們是否更幸福,很可能90%的人會搖頭!(參見〈台灣的出路:紐約時報為何羨慕日本「失落的二十年」?〉)

所以在討論經濟產業政策時,我必須特別強調一個基本信念:台灣需要的不是劫貧濟富的經濟發展政策,而應該是以社會發展、以創新多元為導向的經濟與產業政策。過度依賴的傾中傾美經濟型態,對台灣終將會是個無以自療的飲鴆之舉。

台灣70年代起飛的經濟其實並未與民主並行。在威權體制下所發展的經濟成長對多數人民而言仍然是桎梏性的生命體,也因此才發生如王文所敘「非直轄市縣市長皆開始民選,而在解嚴、廢止動員戡亂條款、解除黨禁報禁、國會全面改選,一路到民選總統以及公投法的立法。」等等台灣人民為爭取自由與民主的政治抗爭運動。這樣的爭取民主發展樣態一路持續到2016年才有了大翻轉成果。

反觀中國的所謂經濟大國姿態,即使其已展示的是另一個強權的崛起,或許可以暫時滿足於民族主義者的「中國夢」,終究是福是禍猶未可知。更重要的還在於中國人民生活在反民主反人權的政治體制下,其幸福指數的高低標準,是台灣人民所想要的嗎?

大國經濟崛起是福是禍只好各自解讀了

至於王文所謂的:「逃避中國大陸經濟優勢對台灣影響力越來越大的問題;逃避世界各國因中國大陸經濟力而日漸靠攏的問題;逃避我國國力與中國大陸相比越來越懸殊的問題;逃避台灣對主要大國可利用價值越來越低的問題,這些都不是台灣比中國大陸民主就可以解決的。」我是持完全相反立場看待的。

中國大陸經濟優勢對台灣影響力越來越大的問題,係因台灣主政者人為造成的。世界那麼大,台灣卻偏偏要選擇去依賴一個侵我日亟的惡鄰過著小確性的日子?這不就是瞎眼找流氓來自家清理家產嗎?

世界各國因中國大陸經濟力而日漸靠攏的問題,也跟國際局勢的各自判讀有所關聯。民族主義所引動的自大情緒究竟是讓周邊鄰國心生緊張恐慌,或是因其巨大經濟利益而積極向其虛以委蛇?各方說翻臉就翻臉,台灣能引狼入室嗎?

至於我國國力與中國大陸相比越來越懸殊的問題,當然是個不爭的事實,但就如上文所提到的:我個人認為主政者絕對難辭其咎。台灣在熬過威權體制而開步走向漸進式民主的世代後,前後幾任國家領導人都沒能善盡責任將台灣經濟再上層樓!相反的,卻讓台灣陷入無止盡的政治惡鬥之中,乃至而有虛耗30年的悲嘆。只是國力的拚比不應該只是經濟能量,全球有那麼多小國也都自有其生存之道,台灣既不是唯一也不是最好或最壞,台灣有自己的地理天然條件,也有人才上的自然優勢,就看主政者如何引導與創新而已,豈能繼續拾人牙慧?豈能再一意仰靠惡鄰巨霸的眷顧施捨?

再者,台灣對主要大國可利用價值越來越低的問題,也應該一併探討自身存在價值感的創造與深化,而不是被動的待價而沽。所謂的台灣在國際上的「可利用性」則跟經濟創新與民主深化的連動性息息相關了。台灣自己不長進,人民自己不奮起,努力創造自己的價值性及可利用性,只曲意希索別人來施惠恩庇,那就是自取滅亡而已!

再者,王文所列舉的「2014年克里米亞半島危機,就是民主自由不敵國際現實的最好案例。」似乎跟所曾發生的事實有所出入?抑或又是各自判讀差異化所延伸的解釋有不同結論?此非本文重點,且留待機會再加以申論吧。

習近平真的有能耐操控台灣強大民意?

不能已於言者,王文在文末有一段至關重要的論點陳述:「習的中共總書記職務至少還有6.5年任期。既然還有時間,致力於讓民進黨政府2020年下台,有何不可?至少就習近平的主觀認定一定會認為值得研究考慮。」

類此說法已經將台灣完全置放在大中國政權的宰制之下,是我個人完全無法苟同的立場。如果北京政府對台灣有這麼強度的主導性,如果習近平的能耐真的能完全影響台灣政局,甚至大到能夠左右台灣民意,請問這次大選為何會讓他的兄弟哥們的馬英九們敗到連內褲都脫光的地步?

我的看法是:王文是在替一意集權的習大大設計著如何應付台灣的方式,此係是國民黨長期慣用的論述模式,也就是集體擺出一張惡臉非要台灣接受「九二共識」不可。而「九二共識」的目標其實就在指引台灣被逐步「內政化」。這也是我們要堅決拒絕「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或「台灣是中國一部份」的基本道理。一個已經具備主權或實質治權的國家,豈能讓強鄰惡霸任意威脅恐嚇?

王文所提及台灣少部分人的此類心態,無非就是要向中國邀功獻策,然後再回過頭來對台灣人大洗腦。當下國民黨中央亦正有一㧗新貴們,正是循此模式,想援用中共之手打擊台灣經濟,再借台灣民主選舉回朝,也就是王文所言的:習近平「致力於讓民進黨政府2020年下台,有何不可?」此與吳三桂施琅之輩何異?歷史會這樣重演嗎?台灣人民真會再上當受騙嗎?

至於所謂的民主普世價值,這些承襲自威權體制的餘孽們,乃是在台灣民主浪潮中被逼迫才屈服的。彼等在心裡實質上根本就視民主為無物。當權貴買辦們嘴吧上所説的「一個中國」,其實根本無視13億大陸人民所受到的專制集權之苦害,只單為自已一黨權貴之私,連台灣得來不易且是最彌足珍貴的民主價值都可被任意出賣了。嚴格講,這就是眼下猶然自認還是中華民族這群人中的敗類,且看看劉曉波丶余英時丶大陸一群維權律師們、以及仍在擴大中的繫獄記者們,這些層出不窮的反人權的侵害與壓迫,難道不應該給予譴責與聲援嗎?我們台灣人享受民主自由的此際,至少還該懂得些做人的最基本道理吧!

台灣必須悍拒「劫貧濟富」的經濟發展政策

民主與經濟是一體兩面不可偏廢的。再好的經濟成長如果不能伴同民主自由的生活型態,充其量也只是豬一般的生活;再優裕的經濟生活,如果是隨時處在戒慎恐懼隨時會被消失的日子裡,應該也不會是台灣人民想要的。台灣人民曾經有過這樣的深刻被侵害經驗,所以才會不斷奮起抗爭。今天的中國人民難道不會也終將起而「敢把皇帝拉下馬」嗎?

再說一遍,台灣當然需要大力推動經濟發展,但絕不會是仰人鼻息受人宰制的依賴式經濟。

而且,台灣真正需要的絕不是劫貧濟富的經濟發展政策,權貴買辦式的經濟不能再坐視其衍生禍害。

為文至此感概至深,最後仍應再次表達歉意,由於標題少植一個「只」字而造成朋友們的誤解,對不起了!

*作者曾任第二、第四屆立法委員、民進黨中央黨部組織部主任、民進黨中常委、2016全國農田水利會小英後援總會執行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

陳昭南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