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美聯社》調查:對抗伊波拉病毒的10大致命錯誤

2015-09-21 18:34

? 人氣

獅子山第三大城肯內馬(Kenema)的1位公衛人員抱著他領養的伊波拉孤兒(美聯社)

獅子山第三大城肯內馬(Kenema)的1位公衛人員抱著他領養的伊波拉孤兒(美聯社)

史上最嚴重的伊波拉病毒出血熱(Ebola virus disease,EVD)疫情2013年12月在西非幾內亞爆發,一直到今年5月之後才逐漸緩和,總共造成10個國家28256人感染、11306人死亡,而且幾乎摧毀西非三國幾內亞、賴比瑞亞與獅子山的公衛體系。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獅子山的肯內馬,2014年伊波拉疫情的轉捩點(美聯社)
獅子山的肯內馬,2014年伊波拉疫情的轉捩點(美聯社)

其實人類早在1976年就發現伊波拉病毒的可怕殺傷力,為什麼來到21世紀、累積近40年經驗,仍無法阻止疫情大規模爆發?《美聯社》鎖定獅子山第三大城肯內馬(Kenema)進行調查,去年夏天伊波拉疫情在這裡出現轉捩點,從管理不當、裝備不足到官僚內鬥,一連串人為錯誤導致疫情一發不可收拾。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美聯社》列出「抗疫」10大致命錯誤,為來者鑑。

一、漂白水品質問題

世界衛生組織(WHO)和其他組織的作法不同,在獅子山當地採購消毒用的漂白水,結果不是產品過期,就是標示不明,顯然影響了消毒工作,WHO當地官員甚至要求司法單位進行調查。

二、公衛人員風險

肯內馬疫情奪走40多位公衛人員的性命。一間伊波拉專門診所興建一拖再拖,肯內馬總醫院的病患無法分流,20位公衛人員在此期間受到感染。還有許多人員沒有受過充分訓練,不知如何正確穿戴安全防護裝備,就進入一間危險的伊波拉病房工作。後來無國界醫生(MSF)組織乾脆要求關閉該病房。

獅子山的肯內馬,2014年伊波拉疫情的轉捩點(美聯社)
獅子山的肯內馬,2014年伊波拉疫情的轉捩點(美聯社)

三、診所興建拖延

紅十字會願意協助在肯內馬興建一間伊波拉診所,但是獅子山政府與WHO遲遲不肯安排地點。等到診所終於落成開張,疫情高峰期已過。

四、缺少屍袋

屍袋能夠防止病毒藉由病患遺體感染他人,非常重要。2014年8月初,1份WHO報告指出肯內馬屍袋已經完全用罄。幾天之後,一位救援組織主管準備將100個屍袋運進當地,結果卻因官僚作業漫不經心,被拖延了好幾天。

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陳馮富珍與助理總幹事福田敬二(美聯社)
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陳馮富珍與助理總幹事福田敬二(美聯社)

五、經費困窘

WHO第一線抗疫人員捉襟見肘,難以取得地方政府支援。後來必須勞駕WHO總幹事陳馮富珍出面,她在一封電郵中指出,西非當地一星期需要數千美元來採購橡膠靴、消毒劑等基本物資,但採購人員卻只有數百美元可以運用。

六、供電不穩

在肯內馬醫院的實驗室,發電機經常出問題,一位專家擔心設備因此受損,在8月4日的一封電郵中提醒同事注意。但是問題一直沒有解決,4天之後,實驗室遭遇嚴重停電。

七、領導無方

肯內馬的WHO人員不斷呼籲上級採取行動,警告說如果WHO無法控制局面,其角色將邊緣化。

八、資料竄改

一位WHO疫情專家發現,WHO官方的病例數目被1名獅子山官員竄改,以符合自家政府的統計數據。數據混亂,令地方人員無所適從。

九、交通工具缺乏

儘管獅子山首都自由城(Freetown)的聯合國辦事處停放了50多部全新的豐田Land Cruiser四輪驅動SUV,但WHO人員的車輛卻不敷追蹤疫情所需。獅子山的公衛人員需要摩托車來深入各地村莊,但WHO建議他們改買腳踏車。

十、救援機構內鬥

WHO派駐肯內馬的協調官巴波薩(Philippe Barboza)描述,WHO和美國流行病監控服務公司Metabiota之間關係緊張,幾乎已經是「公開衝突」,而且後來情勢更大幅惡化,導致他建議WHO從肯內馬撤離團隊。

喜歡這篇文章嗎?

閻紀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