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蔡英文『四個支柱』外的另類思考

2015-06-10 05:40

? 人氣

蔡英文訪休士頓(取自臉書)

蔡英文訪休士頓(取自臉書)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投書華爾街日報,提出對外政策『四個支柱』的說法。雖然提到參與國際社會和貿易多元化,但探究其內容,還是跳脱不了美中的框架。

美國和中國對於台灣的政經情勢一向具有高度的影響力,而在歐巴馬喊出重回亞洲的戰略後,台灣對於美中的重要性更加提昇。很可惜的是,馬政府當時沒有在高民意支持的情況下,在天平的兩端巧妙地操作。在太陽花學運後,台灣與中國之間的服貿和貨貿協議因為爭議而停滯不前。另一方面,美國正在進行貿易促進授權的立法審查,準備展開TPP的全面性談判。台灣會不會列入TPP的候選名單,以及美牛等議題是否能在國內形成共識,都迫使台灣政府處於被動的位置。

國民兩黨在大選之時,總愛大談兩岸關係,並爭相尋求美國的支持。然而,筆者認為拘泥在這個框架中,短期內將難有進展。在全球戰略的規劃上,不妨思考將對外的努力拓展到歐盟。美國與中國的關係一向既是競爭,又是合作。台灣在這種情況下,經常成為兩方的籌碼,甚至是被犧牲的棋子。如果把美國和中國比喻成兩個點而形成的一條線,台灣則像是線上的浮萍,不斷地受到兩方勢力的牽引。在現實的考量下,我們應該思考在這條線外,放上另一個點,在戰略上不僅可以增加兩條線,更可形成一塊三角形的面。這樣的對外布局,將使台灣更有空間活動。與日本相比,歐盟也是全球重要的經濟體之一,但對於國際事務比較有獨立的想法,並非事事以美國馬首是瞻,因此相當適合成為台灣布局的另一個重點。

歐洲正經歷債務危機和不景氣,需要外來的投資來振興經濟。近年來,中國相當積極地增加對歐洲的投資,從英國的房地產、義大利的輪胎製造商到最近葡萄牙的銀行等,內容涵蓋各式各樣的產業。這不僅帶給中國投資者潛在的獲利,更讓中國政府對於歐洲國家的影響力與日俱增。台灣的經濟實力雖然不及中國,但如果政府能有策略地促進台歐的相互投資,藉此強化經貿關係,相信多增加一些有實力的經貿夥伴,將更有利於台灣融合到國際組織和區域協議,也讓台灣在美中關係之外,可以另闢戰場來獲得籌碼。

中國在籌備亞投行一事,給了我們一個啟示。在世界銀行由美國主導以及亞開行由日本主導的情況下,中國難以在國際事務上有施展的空間,因此跳脫舊有國際組織的框架,另外成立亞投行來主導區域事務,而許多國家也不理會美國的反對,逕自向中國表達加入的意願。筆者認為,『四個支柱』並非不可行,但卻已行之有年而又難有斬獲。現在我們要做的,並非摒棄『四個支柱』,而是應該突破這個框架,進行另類的思考,拓展不同以往的外交模式。在維持與中美間良好互動的同時,增進與歐盟國家的經貿和外交關係,才是一個值得去進行的方向。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作者為經濟小說作者,曾出版《肯恩斯城邦:穿越時空的經濟學之旅》,2000年開始投身於金融界,曾任職美林私人銀行,擔任首席副總裁。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睿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