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國基專文:蔣經國在臺灣,三十年後話功過

2024-04-06 06:20

? 人氣

從某一角度來看,「蔣經國時代」等同戒嚴時代,而戒嚴畢竟還留了一隻眼睛及一隻耳朵,這隻眼睛及耳朵,便是如今臺灣步上民主自由之路的動力,如果蔣經國當時向中共學習,只知高壓統治,而不知開扇門窗透透空氣,則今日的臺灣恐與中國大陸相去不遠矣。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解嚴太遲,成臺灣之憾

蔣經國晚年罹患重度的糖尿病,非但不良於行,而且視網膜病變,造成視覺不清,必須坐著輪椅由助理照顧,大權逐漸旁落於王昇之手。王在中央黨部成立「劉少康辦公室」,其型態、功能頗似清朝雍正皇帝的軍機處,意在架空行政院、架空國防部、架空中央黨部,他趁著蔣經國健康不佳時,將權力之手逐漸伸入軍方、行政、立法等範疇,「劉少康辦公室」等同中央黨部,等同行政院。這當然是臺灣最高權力繼承的重大危機,斯時我正在紐約「美洲中國時報」擔任總編輯,余紀忠先生為此項政治變局憂慮不已,他無法判斷臺灣政局何去何從,經常在美國寓所繞室徬徨,此事件發展過程驚險有趣,我將另闢一章專談此事。

我從事新聞工作近五十年,經國先生過世也三十年了,如果要下一個簡單的結論,我認為,他最大的敗筆是解嚴太晚,使國民黨在結構上,一方面形成本土菁英的侍從關係,一方面利用龐大的黨產作為資本,將若干獨佔的營利事業據為「黨有」,製造了一個政經結合的怪獸,同時也擴大了民間各階層的怨懣,埋下了此後反對勢力長期對國民黨仇視、對立的因子。

這個對立的形勢,後來演化為族群的敵意,迄今難解。如果蔣先生提早十年解嚴,逐漸釋放國民黨擁有的特權,一切依憲行事,社會的和諧必勝於今日甚多。

其次,他如果提早十年解嚴,趁其身體尚未病入膏肓之際,逐漸從事改革,帶領臺灣走上民主、法治的正軌,也可能重新思考大陸崛起後的兩岸國力消長的處理方式,或可避免驟然解嚴,而使臺灣走上兩黨對立與廝殺之途,政治形勢何至於此?當然,這都是「俱往矣」的後話,只能說是令人感慨不已的宿命吧!

《意外的新聞人生:編輯台憶往》書封。(允晨文化提供)
《意外的新聞人生:編輯台憶往》書封。(允晨文化提供)

*作者俞國基,資深媒體人,戒嚴時期曾任海內六家報紙總編輯或社長,解嚴當年返台,歷任中國時報總主筆,自由時報副社長等職。本文選自作者新著《意外的新聞人生:編輯台憶往》(允晨出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