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心屏專文:龍年,聽區桂芝說「龍」和「暴得大名」之後…

2024-02-16 05:50

? 人氣

圖為美國紐約曼哈頓華埠慶祝農曆新年的舞龍。(AP)

圖為美國紐約曼哈頓華埠慶祝農曆新年的舞龍。(AP)

龍年到!這集podcast節目是春節後的開工日–大年初六播出,於是我請來賓–北一女國文老師區桂芝說說有關龍或龍年的古文和詩詞,區老師自謙才疏學淺,指古代寫龍的文章與詩詞不容易發現,生活中跟龍有關的詞彙則很普遍,如「飛龍在天」是易經的卦詞,孔子解釋:「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區老師說,意思是指事情往往會水到渠成,我們要順著本性去發展;雲從龍、風從虎,要我們順著時勢,我們也要有認清時勢的能力。「雲從龍」,龍在哪裡?龍的趨向是如何?我們要思考。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接著,區老師又舉例:生活中常說「龍吟虎嘯」、「龍蟠虎踞」,形容字寫得狂草的「龍飛鳳舞」,唐詩中有「但使龍城飛將在」…,龍出現在我們的文化詞語是如此頻繁與豐富,八零、九零年代的台灣人還自許為龍的傳人,「龍是多麼重要的文化象徵,雖然沒有特別的文章寫龍或特別的詩詞歌頌龍,但幾千年來在我們的生活中、文化裡,成為文化符號或圖騰;大家都想要龍子龍女,所以龍對我們有多重要?我們要不要繼續做龍的傳人?」

區老師感嘆:「文言文是最豐富的文化寶藏,千萬不要輕易失去這樣的文化寶藏。」

聆聽趙心屏《人生從此不一樣》podcast專訪區桂芝(約48分鐘)

傳統文化若帶來名利 如何?

多數人想到文言文,都覺得相距甚遠,區老師強調文言文對於語文表述能力有潛移默化的絕佳效果,我們常擁有它而不自知;只要買本《古文觀止》回家翻翻,挑自己喜歡的文章唸誦幾次,都會從中收穫滿滿的性靈滿足。

她回想小學時唸的〈漁歌子〉(唐代 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寫得多白、多清新、多美好!美感的種子播下去…」

以及國中時期的〈陋室銘〉(唐代 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全文才八十一個字!文字之淺白優美,同時傳遞了人生淡泊名利就可以得到性靈自由的價值。這自由不待外求,而是心裡對名利沒有訴求時。」

談到名利,區桂芝「爆紅」以後,很多人建議她該去開網課,她的影片在網路上流傳,這些影片都具收益價值云云,她說:「我現在是暴得大名,這雖然不是我所想,如果因此而得到大利我也不拒絕,這可以讓大家知道傳統文化是可以帶來大利的,那是附加價值。雖然不是原來的初衷與本質,本質是希望文化可以擴散下去,但如果突然間名跟利都來了何必拒絕?只是要覺知,不迷失在其中。我就想說我教國文教了三十年,都一把年紀了,如果因為名與利而迷失了,我過去教的豈不是紙上談兵?」

聲名大噪是「自作自受 別無怨言」

她以一貫的率直、帶著幾分激昂的口吻侃侃而談,使她暴得大名的那場記者會,其實不是她第一次針對108課綱發聲,四年前她就講過,去年也曾和另一位老師受邀發言,那場記者會其實是第三次了。那時她心想,既然說了這麼多年好像都沒什麼效果,這次想講得更完整,於是特別在前一晚十二點開始寫稿寫到兩點多,總共一千八百多字,將這幾年自己對國文學科的感受,有條理地列出,並舉具體實例印證。「寫著寫著,心跳不禁加速,感受到一股激憤的情感,越想越覺得學生真可憐、自己越可惡!這麼多年來我被教改牽著鼻子走、被它綁架,我居然都沒有大力抵抗它...,我寫稿時心情是非常激昂的!」

事後有人說她怎麼那麼激動,那不是臨時的激動,而是長久以來的累積,使得當時感情噴湧而出。「絕非衝動,而是思考過的,因為是真實的感受,所以用文學話來說是有一定的感染力…」

區桂芝的說話方式始終有股感染力,她的學生曾在網路稱她是「嬌小霸氣的區桂」,是有表演天分的老師,而她自認從來不刻意演很大,「若有任何表情和動作通常是跟課堂所教的情境相吻合的,不是刻意表演」;她笑說,自己的姊妹從小被同學取外號–區桂,或芋仔粿(台語),一女中同事覺得叫「區桂」很順口,學生也跟著叫。「學生對妳表示親近的方式就是叫妳外號或直接叫名字,熟的學生都喊我區桂、桂芝、小芝芝,這是友好親密的表現…」

108課綱議題,學生不太直接向她表示支持,大多是默默提醒:「老師別接受那麼多訪問,他們會害妳!」有畢業學生跑回來看她,並不特別說什麼,還會收到不知名學生的信件、卡片和禮物,「這都是無聲勝有聲的表達。」

知名度在一夕間爆漲,她坦承對生活有不小的影響,戴著招牌眼鏡走在路上會被認出來,平時多不戴眼鏡,「我自作自受,別無怨言」。我問,網路時代的學生喜歡文言文?她的答案是肯定的:「人對美的、有思想的事物,有如植物的向光性,讀懂了自然會喜歡,會直覺、很貼近地發現這文章給他心靈美好的感受、思想上的啟發。」

她強調文言文不只有美,也不是所有文言文都美,如〈廉恥〉就不美,而是做人基本品格。文言文的文字簡潔度、引經據典展示的學識深厚度,不是所有篇章都帶人體會文學之美,文言文面向非常多元。「我們一直強調多元價值,而我們要捨棄最多元價值的傳統經典?文言文可以啟發學生哲學的高度、開闊胸懷的想像和思辨能力,讓學生讀這些多元面向的經典古文就是多元訓練的基礎。」

「所有讀過的人都不會說文言文沒用!」

當教改走到國文科只教三十篇文言文時,區桂芝就覺得太少,只是那時國文科一星期還有五、六節課,而現在只剩四節國文課,文言文更刪到只有十五篇,由於上課時數有限,區桂芝讓學生自學自讀白話文,教學重點全放在文言文,「上課上得很趕」。

北一女國文老師區桂芝來到趙心屏的podcast節目時說,暴得大名以後,人生的確小不一樣了。(趙心屏提供)
北一女國文老師區桂芝來到趙心屏的podcast節目時說,暴得大名以後,人生的確小不一樣了。(趙心屏提供)

霸氣區桂 為古文價值慷慨陳詞

我問,文言文式微,難道不是隨著時間過去、世代交替的必然?區桂芝認為,文言文的式微是人為,是胡適造成的,然而胡適發起白話文運動是因為當時國家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頭,中國非常孱弱,國父說:「列強瓜分豆剖中國」,當時是正在進行式,所以胡適等一般文人抱著急切救國的心,認為中國幾千年的文明碰到西方新式、不過兩三百年的文明就被打趴,所以非常激烈地檢討,幾乎否定了所有的一切,也就是所謂的「全盤西化派」,認為老百姓無知,要盡速教化老百姓,而老百姓不懂文言文,因此主張白話文。

「百年之後的今天,時代又改變了,正可以去回顧那樣做法的利弊得失。利是迅速加強民眾之間的溝通,弊卻是使我們書寫語言能力退化,文言文留下幾千年的文化遺產,我們應該維持閱讀、解讀的能力,文言文是幾千年的智慧。」

「這時我們還需要激烈地否定所有傳統的一切,不能思考過去傳統文化留下的價值,這不是現在的愚蠢嗎?」

隨著選舉結果底定、課綱議題淡化,區桂芝並不認為之前的大聲疾呼會船過水無痕,108課綱走了五年,應該隨著教學現場遇到的問題進行微調,新課綱也應該開始擬定,根據現行課綱去蕪存菁。她呼籲孩子還在學的全國家長打電話到選區立委辦公室,「請他們在新內閣、新教育部長上台後,針對108課綱調整;我們也會尋求各種管道跟在野黨立委連結,讓他們更清楚知道108課綱具體的問題,希望他們在新內閣成立時直接提出質詢、直接提出逼迫修改的法案!」

當被問到這是否會是狗吠火車?區桂芝以一貫堅定的口吻:「教育列車已經出軌了,我們希望呼喚國家的主人,我們就吠吧,一起狂吠!吠到執政黨、我們的政府教育的主人,再不拉回來,教育列車要翻車了,一旦翻車,付出的是整個台灣社會的未來!」

她覺得自己並不孤單,因為聽到支持的聲音遠比批評來得大。鏗鏘有力的發言倍受矚目以後,她說,人生的確有些小不一樣,「不知道會不會有大不一樣,我願意去觀察、適應各種正向的不一樣。我不迷失,大家放心…」

聆聽趙心屏《人生從此不一樣》podcast專訪區桂芝(約48分鐘)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前主播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