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看2024台灣大選:中國經濟脅迫加劇,選前施壓有別以往

2024-01-12 16:01

? 人氣

對於中國經濟決策背後的政治動機,中華經濟研究院的國際貿易法專家徐遵慈告訴DW,「我們現在不再使用『隱藏議程』(hidden agenda)這個詞了」,並稱北京的政治目的明確,「非常直截了當」。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破天荒針對兩岸關鍵貿易協議

此外,徐遵慈告訴DW,過去十多年來,中國的經濟脅迫從未觸及兩岸於2010年所簽署的ECFA,「但從去年初開始,也就是大選前的整整三個季度」,中國便開始威脅要暫停在ECFA之下的部分優惠。

徐遵慈強調:「ECFA可說是台灣前總統馬英九政府執政期間,台灣和中國大陸建立非常密切友好關係的重要基礎。」這不僅暗示兩岸關係緊張,也揭示中國未來對台展開威脅利誘的一個新方向。

同時,這也是中國首次針對農產品以外的產品進行壓力。徐遵慈觀察,過去北京僅針對特定產業,如農漁業,主要原因在於農民大多傾向支持民進黨,但如今進一步擴大至化工、製成品,顯示中國正在改變戰略。

石斑魚獲准輸中 業者怎麼想?

2022年6月,中國以在檢出禁用藥物及土黴素超標為由,全面暫停台灣石斑魚輸入。

時隔一年半,禁令在台灣選前突然解除。中國官媒央視週四(11日)報導,首批近24噸的台灣鮮活石斑魚已順利抵達福建,「標誌著相關貿易正式重啟」。

台灣養殖漁業發展協會執行長侯彥隆告訴DW,業界對此普遍樂觀看待,「大家也預期魚價可能會上漲,因為中國是台灣最主要的石斑魚市場,那時候(前年)有應該六、七成都往中國大陸去做銷售⋯⋯剛開始禁運的時候,大家非常的悲觀。」

侯彥隆說,除了石斑魚之外,台灣漁業近年來也積極養殖午仔魚,市場同樣比較集中在中國,「所以相關的養殖者、供應商或販運商,整個供應面當然都希望大陸那邊可以持續開放。 但是在中國大陸的貿易應銷的體制上,目前擔心的就是存在很多不確定性。 一下子禁運、一下子開放,大家普遍對政治這件事如何影響市場是比較擔心。」

2022年底,台灣午仔魚、秋刀魚等多項魚種因「註冊申請未通過」遭禁,至今仍未獲得開放。 這次解禁的石斑魚,目前也只有6家養殖場及1家公司過關。台灣農業新聞媒體《上下游》表示,許多養殖戶對中國的審核石斑魚標準仍一頭霧水。

對台衝擊有多大?

在產品被禁運的同時,許多台灣的農漁業者也開始尋找其他出路。侯彥隆告訴DW:「地緣政治影響了我們的貿易,那我們的養殖業者面對這些狀況,不外乎就兩個應對方式,一個就是調整放養的策略,像午仔魚也被禁,我們去年就將魚苗的繁殖場減少了將近50%的供應量,那魚苗減少了後,後端的成魚養殖戶也調整放養策略。量有做一個控制,就能穩定整個市場的供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