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台杉不是淡馬錫,但若成為另一個「鐽震」,則國之幸

2018-08-31 07:30

? 人氣

台杉肯定不會是下個淡馬鍚,在野黨多次抨擊但蔡政府顯然不予理會。(翻攝國民黨立法院黨團臉書)

台杉肯定不會是下個淡馬鍚,在野黨多次抨擊但蔡政府顯然不予理會。(翻攝國民黨立法院黨團臉書)

蔡政府成立的台杉投顧,會成為台版的淡馬錫還是另一個鐽震?是否成為另一個鐽震在未知之數,但肯定不可能成為台版的淡馬錫。原因很簡單:旱土長不出水稻!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雖然在野黨多次抨擊台杉的問題,但顯然蔡政府已決定讓其「狗吠火車」、毫不理會,只敷衍式的回以「一切合法」就結案不議。立委指台杉讓投資其基金的公股銀行,支付「出資總額」2.5%的管理費,基金投資獲利,台杉同時得收取獲利20%的「表現費」,明顯變成「虧損虧國家,賺錢自己賺」,不論賺賠,台杉永遠是賺錢的贏家。

台杉之命名顯然是想以全球最著名的風險投資(VC)紅杉資本為榜樣的味道,這家曾投資過蘋果、甲骨文、思科、雅虎、谷歌、PAYPAL等著名科技公司的VC,已是風投產業與矽谷的傳奇,旗下基金的投資報酬率一直高到讓業界「費解」。對才成立、既無實績又無人才的台杉,是否能如紅杉般創下亮麗的績效,仍有待時間驗證。不過,那些公股投資人,無論是基於對台杉的信心,還是配合高層的政治考量不得不投資,把投資當繳保護費,對台杉收取管理費過高與否,顯然是不置一詞、坦然承擔。

但台杉真正最嚴重且惡質的問題,不是只有管理費高低一事而已,而是在其難以問責的體制,甚至拉高角度看,這是整個蔡政府的財經產業政策的大問題。

台杉投顧1.26億的實收資本中,約4成由政府的國發基金出資、近6成為政府的財團法人工研院旗下公司出資,另外百分之百公營的台銀出資100萬。這樣一家資金百分之百來自政府體系的公司,卻以國發基金出資只有4成而被包裝為一家民營企業,因此體制對公營企業的監督與法令全不適用。

白話文講就是全部拿公家的錢,卻全然不受監督、更不需被問責。這明顯是蓄意曲解法令、玩法弄法的規避監督。

而由監督問責體系「逸出」的不僅是投資台杉的1.26億元而已;當台杉成為一家「民營公司」,但實質上又是政治背景雄厚(多名綠營財經大老在其中)的公營企業時,台杉向公股銀行伸手要錢,銀行不敢不給也不得不支持,這些進到由台杉負責基金的錢,也同樣「逸出」監督體制;根據在野黨的說法,台杉從公股銀行與企業拿到的投資金額已有百億元左右,未來台杉也會繼續募集其它基金。換句話說,現在已有百億元、未來可能增到數百億元的錢由公股行庫流出,同樣是完全不必被監督問責。

未來這些資金會投資在經專業評估、有潛力有發展的新創企業,還是投在有政治關係、有黨政背景的企業,或「黨政要員」介紹甚至自家親友開的公司,不僅外界無法了解監督,連投資者都難以予聞。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