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警告人工智慧恐帶來危險!《外交政策》: 全球競相祭出監管,東西方分歧巨大

2023-05-09 20:00

? 人氣

平板電腦、人工智慧。(美聯社)
最近數週,各國呼籲政策干預的聲浪越來越高,監管機構正試圖加強監管人工智慧。(美聯社)

美國與歐盟正試圖透過美歐貿易和技術委員會(EU-US Trade and Technology Council),為人工智慧的全球治理奠定基礎。七國集團(G7)數位部長也在4月底的會議上將許多時間用於討論「負責任的人工智慧及全球人工智慧治理」,支持類似歐盟立法的風險基礎法。美國也大力支持發展全球框架,4日宣布「關鍵與新興科技國家標準戰略」(National Standards Strategy for Critical and Emerging Technology),其中包括人工智慧主題,一位政府高階官員表示:「我們正引入更多國際夥伴及盟友來支持共享的標準框架。」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中國人工智慧的監管

中國一直雄心勃勃,想成為人工智慧領域的全球領導者。長期以來,中國政府對科技業的管理與開放的全球網路形成鮮明對比,西方沒有「防火長城」(Great Firewall),而中國制定了法規,對人工智慧公司收集數據、訓練演算法、產生符合當局審查及政府控制的輸出實施更嚴格的要求。

今年初,ChatGPT開始風靡全球時,中國僅用了幾天就加以限制,中國採取比歐盟廣泛基礎方法更零散的手段,連續實施針對影片、圖像、文本等特定人工智慧應用的政策。美國智庫「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主要研究中國科技業的研究人員希恩(Matt Sheehan)認為,這是持續迭代及因應科技變化的方式,同時能保持更強大的監督。

OpenAI公司的「聊天機器人」ChatGPT是AlphaGo之後,最受全球矚目的人工智慧應用程式。(美聯社)
OpenAI公司的「聊天機器人」ChatGPT是AlphaGo之後,最受全球矚目的人工智慧應用程式。(美聯社)

希恩表示:「如果人們透過中國的政策文件及中國媒體回顧,就目前為止的所有規定而言,顯然這些規定的根源在於害怕失去對資訊流動的控制。就中國政府與人工智慧的關係而言,中國政府提供極廣泛的支持,但希望涵蓋對資訊控制的基礎。」

東西方的人工智慧監管分歧大

然而,《外交政策》指出,這並不意味美國官員希望中國被排除在對話之外。美國政府一名高階官員表示:「我們討論推出這項標準戰略時,不打算排除任何國家,我們希望每個國家都參與討論,這樣一來,全球最好的科技解決方案能取得成果。我認為,在任何情況下,一個非常糟糕的結果是全球不同地區制定的標準出現分歧,這對美國經濟沒有助益。」

然而,這個情況已經發生。美國智庫「布魯金斯研究院」(Brookings Institution)4月底發布的報告分析30多個國家的人工智慧治理計畫,包括美國、新加坡、中國、俄羅斯、墨西哥、印度。該報告指出,儘管人工智慧技術還處於早期階段,但各國出現不同法規,優先事項也不同,東方與西方分歧很大:「東方幾乎只專注於建立研發能力,主要忽視了科技管理的傳統『護欄』,相比之下,西方幾乎完全專注於確保這些護欄就緒。」

人工智慧遭濫用具有風險,美國學術機構紛紛探討AI道德議題(資料照,AP)
人工智慧遭濫用具有風險(AP)

《外交政策》指出,其中一個其他風險是將人工智慧發展納入更廣泛的美中競爭及潛在的經濟脫鉤與科技脫鉤。中國正大力發展人工智慧,一些人建議美國不應因為擔心科技可能被濫用而阻礙了人工智慧的進步,美國研究機構「人工智慧現代研究院」(AI Now Institute)總經理韋斯特(Sarah Myers West)指出那將是錯誤。

韋斯特表示:「越來越多的軍備競賽言論圍繞著人工智慧發展展開,這是把『與中國的軍備競賽』當成不繼續加強或執行現有法規的理由,所以我認為有真正的理由對這種言論保持謹慎,並思索它對誰有利。」

不利的一面是,鑑於人工智慧發展十分迅速,而且它在未來數年可能對知識產業相當重要,實際問題的是善意但負擔過重的監管可能會阻礙人工智慧。歐盟駐美國數位資深特使德格拉夫表示:「監管機構總是落後於市場發展,問題在於當你遠遠落後於市場,監管將成為進步及創新的障礙。」

喜歡這篇文章嗎?

廖綉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