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丹為什麼會失敗?擁有石油、黃金也挨餓的國度,軍閥交戰已累積逾千死傷

2023-04-24 17:46

? 人氣

蘇丹前總統巴希爾(Omar al-Bashir)(AP)
蘇丹前總統巴希爾(Omar al-Bashir)(AP)
蘇丹民眾示威,要求軍方還政於民(AP)
蘇丹民眾示威,要求軍方還政於民(AP)

在巴希爾的羽翼下,金戈威德民兵不斷擴大,2013年被當局編列為現今的「快速支援部隊」,2015年和蘇丹政府軍共赴葉門,與沙烏地阿拉伯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軍隊一起涉入葉門的血腥內戰。2019年,天怒人怨的巴希爾面臨數百萬人示威抗議,RSF現任指揮官達加洛(Mohamed Hamdan Daglo),眼看巴希爾強人政權大勢已去,遂聯合政府軍推翻巴希爾。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之後經過數個月談判,軍方與公民運動團體達成權力分享協議,建立過渡政府「主權委員會」,並由軍方領袖布爾漢(Abdel Fattah al-Burhan)出任主席,使其成為蘇丹的國家元首。曾在國際組織任職的外交官哈姆杜克(Abdalla Hamdok)則被公民運動團體推選為總理,以領導文人政府。2021年10月,軍方和文人總理的嫌隙越來越深,軍方逮捕哈姆杜克,為該國獨立以來第四次政變。

此後蘇丹政權便一直被軍方把持,布爾漢和達加洛──昔日獨裁者的兩名劊子手──之間的競爭也日益激烈。他們對於國家未來方向出現嚴重分歧,最主要的分歧點在於:擁有10萬名士兵的RSF是否該列入正規軍隊,以及未來該由誰領導這支部隊。4月15日,雙方部隊在首都喀土穆等多個城市展開激烈武裝衝突。

蘇丹內戰:蘇丹4月15日爆發軍事衝突,蘇丹政府軍總司令布爾漢 21日發表演說向外界聲明。(AP)
蘇丹內戰:蘇丹4月15日爆發軍事衝突,蘇丹政府軍總司令布爾漢 21日發表演說向外界聲明。(AP)

國際角力與金礦石油

圍繞蘇丹的國際政治與礦脈利益,也是助長該國獨裁暴政的因素。中國著眼於估計有50億桶的原油儲量,自1990年代便在尚未分裂的蘇丹投入大量資金,視巴希爾政權為「中國的老朋友」,並一向反對「外部勢力干涉蘇丹內政」。

巴希爾壟斷國家礦產利潤,不僅有中國撐腰,還依附俄羅斯、波斯灣產油國來對抗西方。他早在2009年就成為第一個被聯合國「國際刑事法院」(ICC)起訴、通緝的國家元首,但因為集權國家的庇護,ICC始終奈何不了他。

把巴希爾趕下台而奪權的軍人們也不例外。眾所周知,布爾漢政變後,首次出訪的國家即是埃及,而埃及也在4月中旬蘇丹內戰中支持布爾漢;達加洛則與俄羅斯瓦格納集團(Wagner Group)關係深厚,且因為曾率領RSF助陣入侵葉門,所以他也受到海灣國家的支持。

沙烏地阿拉伯需要紅海周圍港口恢復和平,阿聯在蘇丹進行了大規模的農業投資,這兩個國家已公開表示,將通過與美國和英國建立「四方會談」來調解蘇丹危機。很明顯,它們此時想擴大自己的影響力,而且為了在蘇丹的利益,都想盡快平息亂局。

蘇丹街頭再傳槍響,政府軍與武裝團體快速支援部隊(RSF)爆發武裝衝突。(圖/美聯社)
蘇丹街頭再傳槍響,政府軍與武裝團體快速支援部隊(RSF)爆發武裝衝突。(圖/美聯社)

達加洛和RSF當年在巴希爾庇蔭下,佔據了蘇丹的主要金礦貿易。2017年,巴希爾前往俄羅斯尋求普京(Vladimir Putin)的支持,同意普京在蘇丹建立海軍基地。不久之後,蘇丹當地就出現了由俄羅斯人營運的「麥羅埃金礦」(Meroe Gold)公司,並有瓦格納部隊進駐,其主要職責是保護俄羅斯的礦業利益和支持巴希爾政權。

巴希爾2019年下台後,瓦格納的主要工作重點一直放在蘇丹金礦開採業務上。據《紐約時報》(NYT)報導,俄羅斯人受到RSF部隊保護,而俄羅斯人會花3600美元,買下9噸卡車的金礦,大部分金礦走私出口,會經由敘利亞的俄軍基地飛往俄羅斯。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估計,蘇丹價值約134億美元、約90%的黃金產量,恐怕都是通過這種方式走私流出。

達加洛也同意讓俄羅斯在紅海的石油出口港蘇丹港建立軍事基地,而埃及不希望其後院有俄軍基地。美國也擔心俄羅斯將在紅海建立基地,但是與蘇丹獨裁政權長年交惡的華府難以介入蘇丹局勢。CNN引述外交消息來源指出,當前衝突期間,莫斯科正向RSF提供飛彈——特別是地對空飛彈,以對抗蘇丹空軍。

英國伯明罕大學政經學者傑克森(Paul Jackson)指出,像RSF這樣的準軍事團體通常不會替國家帶來好結果,而服膺於政商利益國外傭兵集團摻合進來,使局勢更加複雜,如此有錢有權的人不太可能倉促交出權力,這令人擔憂蘇丹接下來的發展,也擔心同樣有軍事武裝團體分裂毛病的非洲大陸的長遠未來。

俄羅斯總統普京與蘇丹總統巴希爾(AP)
俄羅斯總統普京與蘇丹總統巴希爾(AP)

 

喜歡這篇文章嗎?

蔡娪嫣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