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新冷戰!歐洲太空總署宣布:歐洲太空人不會登上中國太空站

2023-02-12 15:00

? 人氣

安東尼婭·赫邁迪指出,中國導航系統的成功說明中國獲得了歐洲的一些技術,但中方宣稱合作破裂是因為不願轉移技術,「由於如此高層次合作協議失敗,有關合作沒有重要的聲明。中國實質上支持俄羅斯侵略烏克蘭,對歐盟決策者來說,合作在政策上不可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新太空競賽

正在運行的中國太空站在2022年建成,目前有三名中國太空人駐守。目前中國正在吸收各國加入中國太空站的研究計劃。中國外交部原新聞發言人趙立堅在一次記者會上表示,目前已有瑞士、波蘭、德國、義大利等17個國家的科學實驗計畫確定入選中國太空站。

歐洲與中國在空間探索領域過去有廣泛的合作,例如中國的嫦娥五號探測器採集月球土壤樣本並返回地球,歐洲太空總署提供了數據傳輸服務。中國祝融號火星車與歐洲太空總署火星快車探測器的通訊試驗取得了成功。預計在2025年發射的嫦娥6號月球探測器有望搭載歐洲提供的科研儀器。

安東尼婭·赫邁迪表示,由於中國的軍民融合戰略和太空技術的軍用特點,歐洲日益將中國視為戰略競爭對手,在這一背景下,雙方開展太空領域實質性合作前景黯淡,「中國似乎開始接觸更多發展中國家和集權國家,並且深化同俄羅斯的合作。」

安東尼婭·赫邁迪表示,未來歐洲會繼續將美國作為合作夥伴,「歐洲有長期的空間探索歷史,良好的空間科技研究生態,同時和美國的科研生態相交織,卡西尼-惠更斯號探測器和其他歐盟與美國的聯合計畫就是例證。」

中國在太空工程發展中強調「舉國體制」,習近平在中共20大報告中提到「健全新型舉國體制,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除此之外中國也在吸引其他國家參與中國太空計劃。中東國家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斥巨資開發太空計畫,該國與中國簽訂了太空合作協議,計劃由中國探測器搭載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研發的月球車前往月球,雙方共享研究成果。對此,張俊華指出集權國家在某些時期科技水平會比民主國家強,一些集權國家也願意投資,未來中國和俄羅斯為應對西方挑戰,在太空方面可能會形成不同於西方的體系和標準。

中國的太空工程由軍方主導,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在2015年啟動的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中成立了戰略支援部隊這一新軍種。中國的太空系統由戰略支援部隊領導。據中國解放軍海軍少將尹卓稱,該軍種的任務是支援戰場作戰,使解放軍在太空、太空、網路和電磁空間戰場取得局部優勢,保證作戰的順利進行。

近年來,中國太空工程在探月、探索火星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並居世界領先水平,中國在未來太空探索領域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計劃。中國官媒新華社報導說,中國已具備開展載人月球探測工程實施條件。中國媒體引述中國工程院院士龍樂豪表示,新一代用於載人登月的火箭將於2030年前研製完成。此外,中國和俄羅斯還計劃開展國際月球科研站計畫,在月球表面和月球軌道上建設科學實驗設施。美國及其盟友正在開展中的阿爾忒彌斯計劃旨在讓人類重返月球,長遠目標是建立月球基地、促進人類登陸火星,一場新的太空競賽正在拉開帷幕。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