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從超徵稅收事件看行政失靈爭議

2023-02-03 06:00

? 人氣

發放現金部份,每個人6000元。但是連年大幅超徵,政府將之招徵稅收結果可否列為政績?還是此為政府數字管理失靈,行政失靈的結果,則引發各種爭論,亦連執政黨內部意見也不一致。(圖/翻攝自Pixabay)

發放現金部份,每個人6000元。但是連年大幅超徵,政府將之招徵稅收結果可否列為政績?還是此為政府數字管理失靈,行政失靈的結果,則引發各種爭論,亦連執政黨內部意見也不一致。(圖/翻攝自Pixabay)

日前因政府連兩年超徵稅收超過4000億,今年更創下新高,政府今年則以此大力宣傳為其政績,且以分享經濟成長果實為名,全民普發現金,行政院並通過3800億元《疫後強化經濟與社會韌性及全民共享經濟成果特別條例草案》送立法院審查。其中,挹注勞健保及台電虧損額度1000億元、加強經濟及社會韌性1000億元、普發現金1400億元、預留財源400億元。發放現金部份,每個人6000元。但是連年大幅超徵,政府將之招徵稅收結果可否列為政績?還是此為政府數字管理失靈,行政失靈的結果,則引發各種爭論,亦連執政黨內部意見也不一致。媒體報導,民進黨高嘉瑜立委曾提出,超徵乃為「行政失靈」而不是政績的論點,引起民進黨人士及側翼撻伐,高委員爾後卻改口道歉,說其用字不精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所謂超徵稅收,乃指國家實際收到稅收超過所編列預算數,一般超徵稅收可能原因可分以下幾種:首先是景氣因素,包含經濟大幅成長或突發性因素,如疫情等。其次,為政策因素,如稅制改革,第三、預算編列制度相關規定不夠完善,如以前年收入推估最大可能收入額度,評估模型、參數設定等問題。第四為保守心態預估心態,由於稽徵機關負有徵起法定預算的行政責任,低估稅收則較易達成預算目標,故時常導致保守預估心態,無法彈性調整。第五為政治因素,政府編低歲入,營造經濟成長假象,並列為政府政績大肆宣傳,例以特別預算編列的方式,低估歲出的需要。例如前瞻計畫8000億有一半與軌道相關,卻不編入經常性預算支應。

政府每年編列預算,稅入、稅出向來穩定,理想狀態在於歲入與歲出能達到良好平衡,而為使政府編列預算時各項計畫能有效推動,並受到立法監督。雖然財政部說明賦稅收入自籌編至執行完畢有近2年時間落差,然而超徵稅額如此龐大,近七年政府都超徵近千億,只有一年短徵,近兩年更超徵超過4000億,實為常態性,只是近兩年較為突出引起更大爭議罷了。從長期趨勢來看,政府似無做好穩定的稅收預測與數字管理,對業務掌握不夠操作靈活。況且,各界與財稅專家多年以來早已指出相關缺失,然政府對稅制卻無改革作為,反而延續相關作為,,此何嘗不是一種行政失靈呢?

行政院曾宣傳稅收超徵,代表是當年度的國家經濟表現。這2年政府稅收還能都超乎預期是行政效率跟全民共同努力拚經濟的成果。事實上,連年超徵稅收且差距如此大,如果僅將之視為行政效率與經濟成長的結果,而列為政績,反而忽視了許多尚有檢討空間的因素,究竟是評估模型、參數、景氣、還是組織心態、政治因素等問題,政府應虛心檢討,並讓各個面向實應有開放討論並改善空間,而非壓制不同意見者,如此方為真正的民主法治政府。倘若相關面向皆可參照此次經驗,進行改善,未來超徵差距問題將會減少,這對政府與人民來說皆是好事。再者,經濟成長表現與人民感受落差過大,疫情造成某些產業業績大幅成長,然而也造成更多產業蕭條,人民相對剝奪感極為嚴重,政府在公平分配資源方面,無法有效因應,此何嘗又不是另一種「失靈」?

*作者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