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來鴻:愛憎亞投行

2015-04-11 16:47

? 人氣

台灣申請加入亞投行,爭議來自馬英九的決策過程和申請程序。

台灣申請加入亞投行,爭議來自馬英九的決策過程和申請程序。

馬英九政府申請加入中國主導的亞投行,在野黨和公民團體擔心遭到矮化,入會名稱成為關鍵。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台灣處境特殊,國際空間受到限制,想要走出去,原本就必須面對「中國因素」,這一次申請加入中國大陸籌辦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簡稱亞投行),還有「美國因素」,格外複雜。

據瞭解,從2013年倡議亞投行以來,中國大陸從未邀請台灣加入。因為,亞投行是以國家為基本會員的國際金融機構,北京自然不會主動邀請台灣參加。

但是,馬英九政府有意加入,並利用博鰲論壇的機會,由特使蕭萬長向習近平表達台灣參加亞投行的意願。

參與區域經濟整合

為此,馬英九總統接受媒體專訪曾說,台灣參與亞投行有三大理由﹕第一,台灣可扮演區域和平締造者、人道援助提供者的角色;第二,希望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第三,考慮兩岸關係。

以上理由,沒有人表示反對,而且台灣似乎也應該這麼做。

目前已知,亞投行法定資本1000億美元(其中一半由中國大陸出資,另一半由其他創始會員國根據各國經濟規模認股),主要目標是擴大亞洲與中國大陸的投資與基礎建設。不可否認,亞投行也是中國大陸為了落實「一帶一路」戰略所做的金融規劃之一。

根據估計,未來10年亞洲地區基礎設施投資高達8兆美元,亞投行可以創造龐大商機。台灣具備人才、知識和資金,加入亞投行,正可施展身手,提振台灣的經濟,提高台灣的國際能見度,有利於未來參與區域經濟整合。

一般認為,台灣財政部規劃投資22 億新台幣,取得亞投行的入場券,是一筆不錯的交易,台灣也賠得起。

決策和程序爭議

馬英九
馬英九政府透過陸委會向中國國務院國台辦提交了加入亞投行申請。

台灣申請加入亞投行,爭議來自馬英九的決策過程。民進黨指控馬英九召開國安會議之後,一人就拍板參加,缺乏民主討論,逃避國會監督,又一次黑箱作業。為此,部分青年跑到總統府前抗議,還好事態並未擴大。

事實上,這一次和《服貿協議》被控涉嫌黑箱作業不同,不能相提並論。馬英九政府目前只是遞交申請加入亞投行的意向書,屬於行政權力範圍之內的舉措,並無不當之處,和法案必須送國會審查完全不同。

申請的程序也遭到非議。馬英九政府透過陸委會向中國國務院國台辦提交申請,被批自我矮化。在立法院要求之下,馬英九政府才向亞投行籌備秘書處提出申請,但傳真信函上未見國名和財政部標誌,再次遭到批評,有失國家尊嚴。

持平而論,馬英九政府申請加入亞投行,行事倉促,事前並未向社會和人民多做說明,在台灣社會已認定馬政府「傾中」的氛圍下,難怪引起社會大眾的疑慮,爭議自然而起。

美國因素

原本,台灣並未打算在3月底躋身亞投行創始會員國,而是計畫6月加入,成為一般會員國。其中的轉變,主要是考慮美國的態度。

在美國歐巴馬政府眼中,中國大陸籌辦亞投行之舉,就是要挑戰美國主導下的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會,爭奪全球金融話語權。在此情況下,美國自然不會加入亞投行,當然也希望盟友不要加入。

但是,美國長年在國際金融事務上的專斷作風,盟邦早已心生不滿,以致英國不顧美國反對,率先表態加入亞投行,引發其他國家紛紛申請加入,其中包括德國、法國、意大利、南韓、澳洲和新西蘭。美國失策,錯估形勢,國內也掀起了檢討的聲浪。

在此同時,台灣取得美國「不反對」的訊息後,加緊腳步趕在截止前最後一刻,送出申請書,希望成為亞投行創始會員國,參與制定亞投行的遊戲規則,佔得先機。

亞投行
主要目標是擴大亞洲與中國大陸的投資與基礎建設。

「中華台北」是底線

有了美國的放行,還要看中國大陸的態度,才能決定台灣是否能夠加入亞投行。

台灣遞件申請之後,大陸國台辦透過媒體表示歡迎台灣以「適當名義」參與亞投行,「一中框架」不言可喻。在此情況下,以「中華民國」或「台灣」之名入會,已是不可能。

事實上,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之後,在中國大陸作梗之下,所參與的國際組織幾乎都無法使用正式國號「中華民國」,只能改用其他稱號,例如在國際奧委會(IOC)和亞太經合會(APEC)使用」中華台北」(Chinese Taipei)、改以「台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名義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等等。

據瞭解,馬英九政府是以「中華台北」名稱申請加入亞投行。

行政院長毛治國已公開宣稱,有尊嚴的加入亞投行、與其他會員享有相同權力,是台灣參與的重要原則;至於參與的名稱,APEC模式是底線,也就是「中華台北」,不會接受「Taiwan, China(中國台灣)」或「Taipei, China(中國台北)」。

馬英九總統也說,中華民國加入亞投行若能沿用「中華台北」名稱,「應該是一個很好的慣例」。

但是,亞銀改名的夢魘,台灣社會至今仍然揮之不去。台灣人民擔心,不論最後以何種名稱加入亞投行,改名惡夢依然可能重演。中華民國是亞洲開發銀行(ADB)創始會員國,但在1975年中國大陸加入亞銀之後,被迫改名「中國台北」(Taipei, China),但並未退出,至今仍在抗議中。

台灣3月底送出參與亞投行的意向書之後,根據遞件程序,亞投行籌備秘書處最快二周內就會通知台灣是否能取得創始會員國的身份,初估最快本月15日就可得知結果。

(責編:董樂)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