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惠民專文:一場未完的戰場,二十年後槍砲聲再響起

2018-07-13 05:10

? 人氣

除了武器進步以外,通信與交通技術進步,也使得戰爭規模相對擴大。蒸汽火車與輪船可說是工業革命的重要表現,促進了交通的進步。1830年以後,歐洲各國紛紛鋪設鐵軌,發展火車。1870年的德法戰爭中,德軍用火車運兵,達到快速打擊的效果。1890年以後,俄國積極發展西伯利亞地區的鐵路系統,造成日本高度緊張,這與日俄戰爭的爆發不無關係。而1910年代,歐洲鐵路基本建設已經完成,加速了軍隊移動的速度。另一項有關交通建設的發展是無線電報系統。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戰陣之中,指揮官必須克服通信問題才能有效指揮軍事行動。原本使用飛鴿、狼煙、旗號與燈號等方式。19世紀中,電報成為快速的聯絡方法。1839年,英國在鐵道間架設電纜,開始發送電信,成為電報的原型。在此同時,美國的摩斯電碼也開始應用於傳遞信息。此後,各國積極架設電纜,電報成為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但不需要電纜的無線通訊要到1890年代才出現。1895年,無線電電報問世,到1899年,無線通訊可以跨越英吉利海峽,到1902年,無線電可以跨越大西洋,通訊便利,戰場指揮也更為有效。

此外,當時政府的動員組織能力也不斷增強,透過教育、宣傳,國民願意為國效忠,開赴沙場,就連遠在非洲的列強殖民地也各自組成陣營對抗。婦女們則接手男人留下的工作,生產活動得以持續,這都是第一次世界大戰規模擴大的原因。

不過當時人對這種變化並無清楚概念,仍然想像著這是一場傳統戰爭,大傢伙遵循歐洲古老的傳統,貴族帶著跟班,與田獵無異;這也是許多士兵唯一能夠出國見識的機會。不久之前,許多歐洲國家還派遣軍隊,遠渡重洋,前往中國,洗劫搶掠。當時,兵員傷亡率極低,出征的士兵不僅安然回家,還都能帶回許多戰利品和說不盡的故事。十多年後的這場戰爭,又會有何不同?

1918年初,美國總統提出「十四點計畫」,企圖說服各國停止敵對行為,各國政府討論之後,大致同意,才戲劇化地結束戰爭。當時德國內部發生騷動事件,軍方認為戰事不利,因此決定接受和平計畫。1918年11月,興登堡元帥前往法國,會見法國的福煦元帥,達成停戰協議,結束軍事行動。戰後另一個重大課題是誰該為這場戰爭負責?根據凡爾賽條約231條規定:德國及其盟國應當為挑起戰爭負責,並有賠償義務。這一點與美國總統威爾遜在「十四點和平計畫」中所楬櫫的概念並不相同。而德國政治領袖卻因為相信威爾遜的主張而願意和談。沒想到巴黎和會中,德國被視為「戰敗國」,因此德國國會要公布其檔案,為自己的行為辯解。新國會因此委託學者將戰前的外交檔案編輯後公布,就是著名的《德國外交檔案選輯》,又稱為《歐洲內閣政治檔案》(Die Grosse Politik der Europäischen Kabinette, 1871-1914)。儘管德國公布其政治相關檔案,說明其參戰的決策過程,企圖藉此避免引發戰爭的指責,仍免不了割地賠款。德國除了喪失其海外殖民地外,歐陸上的領土也少了6萬5千平方公里领土及居住於其上的7百萬人口,還要交出德法邊境上的魯爾工業區與薩爾礦區。

美國前總統威爾遜(取自維基百科)
1918年初,美國總統威爾遜提出「十四點計畫」,企圖說服各國停止敵對行為。(取自維基百科)

美國國會並未批准凡爾賽和約,美國也放棄戰爭索賠,但英、法等國卻要求德國賠償兩千億金馬克,並須先以萊茵流域許多領土為擔保,為期15年,希望能避免德國再發動任何軍事行動。英、法要求賠款的另一個動機是計畫利用賠款償還美國貸款;德國加速印製鈔票,以支付賠款,這種作法無疑會加深歐洲的通貨膨脹危機。

英、法兩國的作法讓德國上下深感不滿。英、法的有識之士也有些不安,英國經濟學者凱因斯就批評英法要求巨額賠款的作法無助於歐洲經濟重整,一定會導致不可預期的後果。果不其然,當希特勒提出「撕毀凡爾賽和約」的政治口號時,立刻獲得德國民眾普遍反響。凡爾賽和約簽訂20年後,沉寂已久的槍砲聲再度響起。

《不曾結束的一戰》立體書封。(時報出版提供)
《不曾結束的一戰》立體書封。(時報出版提供)

*作者為政大歷史系教授。本文係作者為《不曾結束的一戰:帝國滅亡與中東歐民族國家興起》(時報出版)所做之導讀。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