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潤謙觀點:自殺─關乎生命,非關政治

2022-10-04 06:30

? 人氣

高雄自殺防治不力成為選戰話題。(圖/柯志恩競總提供)

高雄自殺防治不力成為選戰話題。(圖/柯志恩競總提供)

前幾天某候選人競選晚會上,提出以高雄市愛河出現浮屍,今年數起跳水自殺為例,批評高雄市政府對於自殺防治毫無作為,並認為只要選出教育心理背景出生的候選人,就可以改善這個問題。筆者認為將複雜的自殺議題簡化為「市長不好,換市長即可」如此粗暴的結論,並不恰當。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資料,高雄市自殺率一直以來在六都內偏高,已持續數十年,歷任多屆市長,不論是民進黨或國民黨,都無法有效改善,甚至逐年攀升,並於民國108年到達近十年巔峰,而民國109年又大幅度改善,所以自殺防治,不論是藍綠誰當市長,都是重要且困難的議題。

今年度,針對特定水域自殺防治,衛生局已召開共計五場專家會議,加強相關措施,包括環境安全檢視、增加場域巡視密度、強化巡守及居服工作人員敏感度,觀察個案情緒低落及自殺前兆,提升求助知能等措施;針對其他高危險個案,例如:年老、弱勢族群、藥癮、脆弱家庭、家暴性侵個案,也會配合里長、慈善團體等社區資源加強篩檢與關懷;對久病不癒或重症者,結合相關專科進行全面性篩檢及高風險轉介,希望能降低個案自殺風險。

儘管如此,面對居高不下的自殺事件,筆者認為政府投入的資源依然不足,每位自殺關懷訪視員均須負責大量的個案管理及訪視,而個案往往又會將生活的壓力及情緒發洩在關懷訪視員身上,其承受之工作壓力可想而知,在如此高強度工作壓力下,還要能維持滿意度,辛苦的付出不容因為選舉而遭抹煞。

此外,筆者認為,自殺行為有高度的模仿及學習性,媒體報導須慎重。過去國外著名的「維特效應」就是如此。當時因一本「少年維特的煩惱」讓作者一夕成名,但也讓當時超過2000多名歐洲人模仿書中主角手法自殺身亡,引起轟動。著名影星張國榮自殺也有同樣效應,因為香港媒體大篇幅報導,以至於該月全香港自殺率較前一個月上升34%,這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數字,要知道,前面講自殺率高低,上下都不超過1%,幾篇關於自殺的報導,就足以讓很多人選擇去死,也讓一線工作同仁數月努力功虧一簣,可見其模仿效應之恐怖。

媒體的大幅報導,可能讓正遭遇人生困難或是碰到無法解決問題的人,出現了「自殺」的這個選項,甚至認為,大家都是如此簡單的解決問題,我也可以這麼做。自殺率每提高1%,伴隨的可能就是千人的生命。因此,筆者在此呼籲媒體,應秉持相關新聞道德,不應過度報導此類議題,而各候選人,無論如何,不可將自殺議題放大為政治議題,這不僅不道德,而且非常危險。

一個個案的「自殺成功」,不但對個案本身及家屬是一個沉痛且無法接受的結果,對於心理及自殺防治工作者,亦是一個重大的打擊。自殺本就是一個廣泛又複雜的議題,不僅涉及個人心理及精神狀態,更有可能牽涉經濟、社會、環境等議題,並非單一因素可以解釋,所以不應該將之過度簡化用來選舉。

自殺防治,人人有責,希望大家能撇開政治,共同研究出更好的自殺防治措施,在精神及心理衛生領域投入更多資源,也希望喚醒大家對於彼此的關懷,以減少遺憾。

*作者為凱旋醫院成人精神科主治醫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