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億美元的誘惑..英國加入亞投行,台灣跟不跟

2015-04-01 11:43

? 人氣

「威廉王子見習近平暢談足球經」—這是媒體月初給英國王子訪陸四天所下的標題。月中英國財政大臣George Osborne宣佈英國申請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讓英國的親密戰友美國歐巴馬政府感到錯愕,但或許是預料之內。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英對中的眼界,從1986年女王與菲利普親王訪中時,親王對英國留學生說,待在中國久了,會很「狹隘」的歧視字眼(”slitty-eyed”), 再看1997年英國移交香港給中國時,查爾斯王儲用「蠟像」(“waxwork“)形容交接過程,再提2012年首相卡麥隆接見西藏領袖達賴喇嘛,所引發 風波,更接續英國商人謀殺事件的危機處理,再再顯示,英國在處理中國關係上的不知所措,但何以英國此時轉變想加入由中國主導的亞投行(AIIB)?

本文先談亞投行所帶來的意義,再論述英國從亞投銀中看見自身角色,進而談台灣是否該加入AIIB?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在2014年10月24日舉行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備忘錄簽字儀式上演講 (Photo: Takaki Yajima/Courtesy Reuters)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在2014年10月24日舉行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備忘錄簽字儀式上演講 (圖/ Takaki Yajima@Courtesy Reuters)

亞投行的意義

AIIB是2013年中國於博鰲論壇所倡議的重要組織,也被外界視為針對美所主導的世界銀行跟亞洲開發銀行的抗衡。回顧亞開行從1966年成立,主要目的是二戰後,歐洲與亞洲戰場需要大量資金,投入農業、工業等基礎建設,由當時美日主導成立,而歐洲興致缺缺。

大多認為現今金融貿易體系的成型,與二戰後美國大量主導國際金融組織的成立有關,從「秩序」、「制度」、「組織」等著手。台灣在當時也是亞開行創始 會員國,曾在1968至1971年間,向其貸款,協助農業轉型,十大建設開端,高速公路鋪設,及石化工業發展等,與亞開行發展目標息息相關。台灣後來從被 資助國轉為資助國,而亞開行投資目標也從農業、能源投資,轉型為脫窮計畫。

中國當然也在其中,但新興國家的茁壯,卻未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獲得相對的話語權。世界銀行對貸款條件嚴苛,希臘為一例;IMF投票權分配不均,美國國會拒絕改革方案等。亞開行近期缺乏大資金的投入,尤其亞洲對基礎建設資金需求趨強,正是AIIB看準的點。

AIIB雖由中國主導,反而捨棄否決權,有別於現有國際金融機構組成結構,另外,初步資本規模達到五佰億美元,預計未來東亞地區投資需要更大量資金。因此誰能主導資金貸款的核准與否,誰就有機會主導整體區域經濟發展。

美國後冷戰時期,靠著「經濟性」外交手段茁壯。即便是冷戰時期,也僅是對抗以「組織性」為主的蘇聯,但中國所玩的遊戲截然不同。就以大樓比喻,中國 住戶有錢了,想循美國式大樓,增加中國製的鋼筋結構,以不破壞大樓為原則,讓其有中國式面貌,「重新裝潢」一番。對美住戶而言,房間不再是熟悉美式格局, 會加點中國古典風格,居住的中國人正挑逗的招手,歡迎美國一起參加派對。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