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並非沉默無聲,我們需要新的卓别林: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演講集《我們如此相信》(選摘3)

2022-09-03 11:00

? 人氣

2022年4月6日,烏克蘭總統哲連斯基正在發表視訊演說。(美聯社)

2022年4月6日,烏克蘭總統哲連斯基正在發表視訊演說。(美聯社)

編案:5月17日,第七十五屆坎城影展邀請澤倫斯基演講,他從卓別林的《大獨裁者》講起。結尾的時候,澤倫斯基說:「我們應該要像1940年一樣,聽見自由世界銀幕的聲音。我們需要新的卓別林,他將再一次證明電影並非沉默無聲。」

向你們演說是無比榮幸。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各位女士、先生,各位朋友!

我要說一個故事。很多故事的確都會以「我要說一個故事」開頭,但這個故事的結尾遠比開頭重要,而且不會有開放式結局,更能為持續百年以上的爭鬥劃上句號。

火車到站代表戰鬥開始,主角和大反派互相對抗,而那也變成了現實。(註1)一開始,電影出現在我們的生活裡,然後變成我們的生活,而未來會是什麼樣子,也取決於電影。

今天我準備的故事就是關於這場戰鬥,也關於未來。

眾所皆知,20世紀最糟糕的獨裁者熱愛電影,而在他們的時代之後,最重要的影像是新聞影片(newsreel)令人毛骨悚然的紀錄,再來就是挑戰、質疑獨裁者們的電影。

第一屆坎城影展原本預訂1939年9月1日開幕,可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了。整整六年(註2),電影都和人類一同處於戰爭最前線;整整六年,電影都在為自由奮鬥,但也不幸地被獨裁政權利用。

回去談那部電影。我們可以看到自由如何走向勝利且阻止獨裁者掌握人民的心。整部電影呈現許多重要的觀點,而最傑出的部分是它發行於1940年。(註3)與片中反派相比,主角其貌不揚,看起來根本不像英雄,但整個世界都看到主角表現得像個英雄。

卓别林的《大獨裁者》當時並沒有摧毀真正的獨裁者,但多虧了它,電影不再沉默——各種意義上的無聲。電影說話了,那是來自未來、自由獲勝的聲音。(註4)

1940年,電影院播出這麼一段話:「人類的仇恨終將消逝,獨裁者會死亡,他們從人民手中奪走的權力,也終將歸還人民。人都有一死,而自由永不消亡……」(註5)

就從卓别林飾演的主角說出這些話的時刻開始,人類製作了許多美麗的電影。似乎所有人都已經明白,可以用美好來征服他人,使他們聚集在銀幕前,而不是用醜惡將他們驅趕至防空洞。似乎所有人都已經相信,隨著籠罩整片大陸的全面戰爭結束,這種形式的恐怖不會再持續下去了。

然而如同當初,一名獨裁者再度出現;如同當初,一場爭取自由的戰爭再度爆發;如同當初,電影發聲再度變得必要。

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全面戰爭,更著眼整個歐洲。這到底是一場什麼樣的戰爭?我想盡可能清楚地回答這個問題。

你們都聽過這些電影對白,令人毛骨悚然,但不幸的是,這已經成為現實。還記得嗎?記得在戲院裡聽起來是怎麼樣嗎?

「你聞到了嗎?是汽油彈,兒子。世界上沒有其他東西聞起來像那樣。我喜歡清晨空氣瀰漫的汽油彈味道……」(註6)

沒錯,烏克蘭戰爭也是早上開始的。

四點鐘,我們聽到第一枚飛彈爆炸,空襲開始。死亡越過邊境前往烏克蘭,設備和武器出現「Z」字標誌,那與納粹的卐字意義相似。

「他們都想成為比希特勒更好的納粹……」(註7)

現在每一個星期,俄軍所經之處或曾佔領的區域都會發現集體墳塚,裡面埋著被殘殺的人們,還有兩百二十九名兒童在俄羅斯入侵期間喪生。

「除了殺、殺、殺,我們無處可去!我們在歐洲種滿屍體……」(註8)

你們看見了俄軍在布查小鎮的所作所為,你們也看到馬里烏波爾,看到亞速鋼鐵廠,看到劇院被俄羅斯轟炸。順帶一提,劇院就像你們身處的場所,平民在那裡躲避轟炸,而且劇院外頭早就用柏油寫上「小孩」字樣。我們永遠不會忘記,因為那甚至連地獄還稱不上。

「戰爭不是地獄。戰爭是戰爭,地獄是地獄,而在這兩者之中,戰爭要糟糕得多……」(註9)

到今天已經有兩千枚以上的俄羅斯飛彈轟炸烏克蘭,數十座城市和許多村莊被徹底摧毀,變成燒焦的遺骸。超過五十萬烏克蘭人被強行驅逐至俄羅斯,還有數以萬計的人被關進俄羅斯模仿納粹集中營建造的營區。沒人知道多少囚犯有辦法存活,但所有人都知道那是誰的罪責。

「你以為肥皂泡能把你洗乾淨嗎?」(註10)

很難。

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嚴重的戰爭,已經在歐洲爆發。首先,僅僅因為一個在莫斯科的人,其他人必須每天不斷死去,而且沒有人會跳出來喊:「停,卡!」他們也不會死而復生。

但是我們現在聽見了什麼?電影會繼續沉默,還是它會發聲?如果出現了獨裁者,如果又爆發了一場為自由而戰的戰爭,還有,如果又如同當初,一切取決於我們的團結,那麼這次電影會置身於團結之外嗎?

我們的城市不會被虛擬影像摧毀,許多烏克蘭人變成基多(Guido)(註11),並試著向孩子解釋為什麼他們必須躲在地下室。許多烏克蘭人則變得像瑞恩(Aldo Raine)(註12),而我們的國家已經佈滿了上千道戰壕。

當然,我們會繼續戰鬥。我們別無選擇,只能繼續為了自由而奮鬥,而且我很肯定,獨裁者終會失敗。但我們應該要像1940年一樣,聽見自由世界銀幕的聲音。我們需要新的卓别林,他將再一次證明電影並非沉默無聲。

請記得這些話:「貪婪毒害了人類的靈魂,用仇恨隔離世界,我們踢著正步走入痛苦和血腥。我們提升速度,卻禁錮了自己;機器帶來財富,也讓我們無法停止欲求。我們的知識讓我們憤世嫉俗,我們的才智讓我們冷酷無情,我們算計得太多,感受得太少。相比機器,我們更需要人性;相比才智,我們更需要良善與溫柔……給聽得見我的聲音的人,我要說,不要絕望……仇恨會消逝,獨裁者會死去。」(註13)

我們必須打贏這場戰鬥,我們需要能提供這樣結局的電影,讓每一道聲音都能站在自由這一邊。長久以來都是如此,電影的聲音會首先傳達。

感謝你們大家!

榮耀歸於烏克蘭!(劉俞妗 譯)

附註:

1. 卓別林(Charlie Chaplin)在1940年喜劇經典《大獨裁者》(The Great Dictator)一人分飾兩角,火車到站這一幕,描寫猶太理髮師假扮的獨裁者率領親信在火車站迎接鄰國獨裁者拿破里尼(Benzino Napolini),兩名獨裁者為了侵略鄰國而明爭暗鬥。

2. 1939年9月1日納粹德國入侵波蘭,當日坎城影展即宣布取消,兩天後法國、英國對德宣戰。

3. 《大獨裁者》於1939年開始拍攝,於1940年發行上映,當時納粹德國席捲歐洲,波蘭、捷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等國家接連淪陷。

4. 卓別林許多著名作品均為默片,《大獨裁者》是卓别林第一部有聲電影。

5. 《大獨裁者》片末理髮師主角對士兵演講。

6. 經典越戰電影《現代啟示錄》(Apocalypse Now),深陷戰鬥的吉爾戈(Bill Kilgore)台詞。

7. 以納粹德國侵略波蘭為背景的電影《戰地琴人》(The Pianist),主角史匹曼(Wladyslaw Szpilman)台詞。

8. 描寫羅馬受納粹德國統治的電影《羅馬,不設防的城市》(Roma città aperta)角色哈特曼少校(Captain Hartmann)台詞。

9. 美國連續電視喜劇《外科醫生》(M*A*S*H)第5季第20集台詞。

10. 引用來源不明。

11. 義大利電影《美麗人生》(La vita è bella)主角,他和年幼的兒子一起被送進納粹集中營。

12. 電影《惡棍特工》(Inglourious Basterds)主角,美軍特種部隊中尉,召募猶太美國人獵殺納粹。

13. 《大獨裁者》片末理髮師主角對士兵演講。

*本文選自《澤倫斯基-我們如此相信 In These, We Believe:烏克蘭為全世界捍衛的信念、勇氣和價值》(大塊文化)

《我們如此相信》,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哲連斯基)演講集(大塊文化)
《我們如此相信》,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哲連斯基)演講集(大塊文化)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