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國英兩科不列入分科測驗之我見

2022-07-31 06:00

? 人氣

111學年度大學入學分科測驗於7月11日在各地考場舉行,圖為應試考生入場。(資料照,柯承惠攝)

111學年度大學入學分科測驗於7月11日在各地考場舉行,圖為應試考生入場。(資料照,柯承惠攝)

今年,對高中畢業生而言,是一條奇幻之旅,3年的高中學習樣貌,伴隨著巨變與疑惑。學測首度分為數A與B,分科測驗滿分從100變為45,再改為60,分科測驗不再有國、英,數乙本已消失,後因社會團體的壓力於3年後新增列入考科,但卻堅持國英兩科不能列入考科。原因何在?是否能說服學生與家長的疑慮?筆者試梳理如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招聯會指出,為降低考生應考壓力,學測與分科測驗考科以不重複為原則,可讓學生能多元學習,故國語文、英語文與數乙(日前改為114學年度恢復分科測驗),不納入分科測驗。此外,國語文的部定加深加廣選修共4門8學分,學生只需修2門4學分,英語文的加深加廣選修共有12學分,學生只需6學分,選修課程因學生而異,導致無法在命題上統一範圍。故降低壓力與無法統一範圍形成國、英僅列為學測考科。筆者好奇的是:部定加深加廣選修的內涵是否無法調整,以及應考壓力是否真能降低?

部定加深加廣選修的課程名稱、學分數與課程綱要都是教育部研訂,根據大考中心分科測驗考試說明,測驗範圍包括部定必修與部定加深加廣選修,以歷史科為例,部定必修共6學分,部定加深加廣選修共3門、8學分,分科測驗範圍很明確的是這14學分。國語文部定必修20學分,部定加深加廣共4門8學分,因課綱規範學生至少選修2門、4學分。筆者認為,教育部仍可選定2門須納入分科測驗的範圍,學生可依自己適用的升學管道選擇高三加深加廣課程。再者,實際情況是高三的必修學分少,國文部定加深加廣選修會有開出3至4門,對於考試範圍無法一致的說法,有所矛盾。

分科測驗成績出爐,111年各科5標一覽。(圖/風傳媒製作)
分科測驗成績出爐,111年各科5標一覽。(圖/風傳媒製作)

教育部表示,數乙原不納入分科測驗,如果大學欲了解學生修習情況,可藉由檢視學習歷程或自辦評量。但一個月前又公告114學年度將納入,新聞稿中所載明的原因僅有一句:「基於大學選才需求」。備審資料的複雜度,造成大學教授審查的困擾,故推出由高中教師認證、且審查資料可以格式化的學習歷程檔案,現又增列數乙為考科是基於大學需求,請問「成就每一個孩子-適性揚才、終身學習」的108課綱美好願景,是以大學端選材需求與審查便利性成就的嗎?

其次,今年共有2,195個學系以申請入學管道招生,其中採計英文學測成績為檢定標準的校系數最多,達1,257個,第二是國文,有1,120個。分發入學管道採計學測考科最多仍是英文,達1,671個,第二仍是國文,為1,656個。由採計校系數可知,國文與英文均是申請與分發入學管道最看重的考科,今年以前若是學測成績不理想,學生可以立刻調整升學方向,往當年七月分科測驗拚搏,但今年起若是學測考差,逾1,600個校系又要再次採計表現不佳的國英兩科學測分數,為考試分發的學力依據,對考生而言不能寄望當年七月、卻只能選擇隔年重考。應考壓力,真有減輕嗎?

筆者認為,透過鉅觀的教育政策,培育出具有獨立思考、身心健康的下一代,是政府的使命,人民的基本需求。降低考試壓力的途徑絕非透過「不考」、如此簡化的手段就能夠處理,是在每一項政策擬定前,願主政者看到的是「學生」,那麼,108課綱的理念—培養出「自發、互動、共好」的下一代就在前方。

*作者為高中教師、臺灣師範大學博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