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傳媒專訪》「談烏托邦,不如保護尊嚴」潘鳴嘯見證中國「失落的一代」幻想破滅

2018-04-17 09:40

? 人氣

法國漢學家潘鳴嘯研究中國「上山下鄉」運動,希望民眾記取歷史教訓。(顏麟宇攝)

法國漢學家潘鳴嘯研究中國「上山下鄉」運動,希望民眾記取歷史教訓。(顏麟宇攝)

如果你突然被政府要求「下鄉」,被迫待在農村好幾年不能回家,你會怎麼做?1968年至1980年間,一場規模宏大,由毛澤東號召的「上山下鄉運動」,中國共計1700多萬城鎮裡的「知識青年」被送至農村,一代知識分子命運驟變,成為「失落的一代」。22歲就負笈香港的法國巴黎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教授潘鳴嘯,偶然認識年紀相仿的中國知青,對知青第一手觀察的寶貴經歷,成為他研究中國當代史的契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潘鳴嘯現為法國巴黎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教授、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研究中心客座教授,長期研究中五月學運國「上山下鄉」運動,更著有中國「知青學」集大成的專著《失落的一代:中國的上山下鄉運動(1968-1980)》,深刻剖析中國上山下鄉運動的個人影響。因龍應台文化基金會之邀來台的潘鳴嘯接受風傳媒專訪時,以一口流利的北京話,娓娓道出他對上山下鄉運動,以及對中國政府的觀察。

不接受毛個人崇拜 潘鳴嘯學運後反思:我們要改革

潘鳴嘯在法國曾經參與轟轟烈烈的1968年學運,當時他就讀法國南泰爾大學(Nanterre University,即1968之後改制的巴黎第十大學,當時還是巴黎大學的西郊分校),抱持左派思想,但不是個毛派。既希望公平,卻不傾向中共。「我對共產主義、馬克思主義感興趣,可是我不能接受毛澤東的個人崇拜。」潘鳴嘯指出,法國《國際歌》(L'Internationale)裡提到:「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潘鳴嘯說,若聽中共的《東方紅》,就會覺得毛澤東自以為是個救世主。

潘鳴嘯曾當過6個月的托洛斯基派,「批評史達林的個人崇拜,希望達成共產主義的社會,可是我很快就放棄了。」潘鳴嘯解釋,因為他有著學者性格,說話較為批判,加上托洛斯基派內部也有很多派別,相互鬥爭,讓潘鳴嘯有些反感。學運過後,他反思:「我們這一代人慢慢就覺得,我們要比較理性,革命不會有好處,我們要改革。」

20180415-思沙龍:「1968五月風暴-曾是巴黎學運青年,今天怎麼說?」講座,曾是巴黎學運的青年-潘鳴嘯教授主講。(陳明仁攝)
思沙龍:「1968五月風暴-曾是巴黎學運青年,今天怎麼說?」講座,曾是巴黎學運的青年-潘鳴嘯教授主講。(陳明仁攝)

蘇聯侵略、文革、《古拉格群島》 改變潘鳴嘯想法

此時,有三個事件衝擊潘鳴嘯的左派思想:1968年蘇聯侵略捷克斯洛伐克、中國文化大革命、蘇聯作家索忍尼辛(Aleksandr Solzhenitsyn)1973年出版,描寫蘇聯集中營的《古拉格群島》。

1968年,捷克布拉格之春(Prague Spring)(Wikipedia / Public Domain)
1968年,捷克布拉格之春(Prague Spring)(Wikipedia / Public Domain)

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爆發「布拉格之春」,時任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第一總書記的杜布切克(Alexander Dubček),提出「帶有人性面孔的社會主義」,進行政治改革,引來蘇聯陣營50萬大軍,於8月入侵捷克斯洛伐克。這個事件讓潘鳴嘯認清:「蘇聯不是無產階級,他們是侵略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

李忠謙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