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傳媒專訪》曾因蔣介石政府「太右派、太不民主」不願來台 法國漢學家潘鳴嘯比中國人還懂知青

2018-04-16 15:30

? 人氣

潘鳴嘯的學術貢獻不僅止於上山下鄉研究,他也藉香港中西文化交流之便,於1991年在香港創立由法國外交部文化司資助的「法國當代中國研究中心」(CEFC),並曾擔任學術期刊《神州展望》(China Perspective)的總編輯,共有法文版、英文版,建立當代中國研究的學術交流平台。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1997年,香港回歸典禮(AP)
1997年,香港回歸典禮(AP)

1990年代,潘鳴嘯長住香港,見證香港面臨1997年主權移交中國的不確定感。《神州展望》研究當代中國,難免與中共的觀點不同。1996年編輯團隊開會,許多漢學家都感到悲觀,覺得法國當代中國研究中心在香港回歸中國後,不可能留在香港。但潘鳴嘯成功說服同事:「我們應該試著留在香港,不僅有可能成功,也是我們的責任!我們應該支持香港人,讓他們有機會保留國際城市的形式。」果然,潘鳴嘯領導的《神州展望》安然度過97大限,至今仍持續出刊。

潘鳴嘯憂中國「民眾沒有歷史教訓,很容易被利用」

研究知青成果豐碩的潘鳴嘯,目前把研究焦點轉向文革一代人的民間記憶。舉凡民間活動、刊物、書籍,都是他的研究題材。此外,潘鳴嘯也在香港中文大學擔任客座教授,開設「文化大革命」專題課程,親身與中國學生接觸,讓他對中國集體對歷史失憶的現象有感而發。

中國文化大革命(文革)時期的紅衛兵(美聯社)
中國文化大革命(文革)時期的紅衛兵(美聯社)

「中國的問題就是完全沒有記憶。」潘鳴嘯說,他的課堂上,大部分學生是中國人,有學生在學期最後一刻來找他,說:「謝謝老師,你給我們講了太多我們不知道的事,改變了我們的思想。」潘鳴嘯認為,若一個國家沒有歷史記憶,僅憑領導階層就可控制記憶,讓民眾失憶,會讓國家更加危險。「民眾沒有歷史的教訓,很容易被利用。」

曾對香港特首普選樂觀 潘鳴嘯嘆優秀青年外流

談到熱愛的香港,潘鳴嘯難掩擔憂,稱:「香港的問題令我感到悲哀」。1997年後,潘鳴嘯覺得那時香港仍有希望,有機會維持一國兩制。2007年,香港要推2017年香港特首全面普選,他也樂觀其成,沒想到中共2014年的政改方案,卻要特首候選人先過「提名委員會」的關卡,先選擇2、3個人,才讓香港人普選,激起香港人「我要真普選」的呼聲,同年9月至12月更爆發雨傘運動。

2014年9月至12月的香港「雨傘運動」,影響香港政治發展。圖為2014年9月29日,示威者舉起手機。(Maxlmn @ Wikipedia / CC BY 2.0).jpg
2014年9月至12月的香港「雨傘運動」,影響香港政治發展。圖為2014年9月29日,示威者舉起發光的手機。(Maxlmn @ Wikipedia / CC BY 2.0).jpg

「我覺得這對香港人來說是一種侮辱。」潘鳴嘯說,北京的態度沒有變化,雨傘運動就沒有希望。「可是這不是希望、不希望的問題,你要表示你存在,你不得不表示不滿。」他認為,雖然不一定會有希望,至少要表達不同的意見。

潘鳴嘯憂心,如果中國政府繼續忽視香港的自由願望,或至少自治的願望,「結果會有很多人離開香港,特別是那些最優秀的青年,因為對未來沒有希望。」他說:「我希望不會如此,可是我發現這個現象已經開始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

李忠謙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