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與西北的弦月,反走遊牧民道路的毛澤東:《蒙古與伊斯蘭中國》選摘(2)

2022-03-23 05:10

? 人氣

關東清真大寺禮拜堂有著佛寺的建築風格(取自維基百科)

關東清真大寺禮拜堂有著佛寺的建築風格(取自維基百科)

六盤山的主峰上,現今豎立著一座「六盤山長征紀念亭」。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1935年10月7日,毛澤東率領的中國共產黨紅軍越過六盤山,逃往寧夏南部。紅軍在寧夏南部潛入國民黨軍的包圍網,慢慢擴大地盤。登上六盤山的毛澤東在1935年10月寫了一首名為〈長征謠〉的詩,後來以〈清平樂.六盤山〉為題公開發表。這首詩收錄在中國的中學國語教科書裡,我以前也曾學過:

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

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20220317-聳立在六盤山頂的紅軍紀念亭(作者楊海英提供)
聳立在六盤山頂的紅軍紀念亭(作者楊海英提供)

雖然不知毛澤東是否有意識到成吉思汗曾在六盤山活動的歷史,不過在第2年(1936年)2月寫下的〈沁園春.雪〉這首詩中,他說「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就明顯表露出一種強烈的嫉妒情感。從毛澤東對成吉思汗與中國歷代皇帝的回憶,可以看出在陝西省北部落地生根、建立割據政權的他,意圖速取天下的野心。就結果而言,毛澤東的逃亡可說是成功的。

和歷史上北魏、契丹、唐、蒙古乃至滿洲人等北方出身的遊牧民攻陷中原、建立征服王朝的軌跡相反,紅軍形成於南部中國。他們從四川西部到陝西省北部的冒險路徑,其實是前述遊牧民自古以來開拓的南進道路;換言之,他們是逆向而上。就像蒙古帝國的軍隊搶先一步征服四川與雲南、再從西南方向攻擊南宋一樣,紅軍也等待日中戰爭結束後,對位在中原、早已疲憊不堪的中華民國軍隊從背後施予不義的一擊,從而攫取所有戰果。

美國的新聞記者、對共產主義懷抱好感的埃德加.斯諾於1936年進入中國西北紅軍割據的地區,對毛澤東等人進行訪談。儘管他的著作是受到毛澤東檢閱後才得以出版,但仍然廣為流傳。

斯諾做了以下這樣充滿好感的評論:紅軍往西北的遷徙毫無疑問是一種「戰略性撤退」,在亞洲只有過去的蒙古人,曾經達成像共產主義者這樣的軍事偉業。

紅軍往西北的遷徙是受到蘇聯指示下的退卻、或說逃亡。可是現在,這種不名譽的行為被塑造成名為「長征」的佳話。山頂的「六盤山長征紀念亭」是1986年紅軍長征50周年紀念活動時,由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所建立;而時任中國共產黨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則揮毫寫下「長征紀念亭」幾個大字。明明是空無一物的山頂,卻因為建有共產黨的「革命文物」,在1995年被指定為中國的重點文物。現代中國對留有革命記憶的場所非常重視,人們也熱中前往具備這些記憶的場所,進行一趟「紅色之旅」。儘管事實真相並非如此,但只要「歷史」被創造出來,要欺瞞大眾便相當簡單。事實上,在日本也有許多被共產主義同路人斯諾的著作所惑、無條件讚美共產中國的「日中友好人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