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勇夫觀點:習近平用「馬習會」為兩岸留了一扇窗

2021-11-22 06:50

? 人氣

拜登與習近平視訊通過是最近的國際政壇大事。(資料照,美聯社)

拜登與習近平視訊通過是最近的國際政壇大事。(資料照,美聯社)

最近有兩件大事,對臺灣未來影響深遠。第一是美中兩大強權經不斷折衝後登場的「拜習會」,美國強調不改變中共體制與臺海現狀。第二是中共黨史上第三份「歷史決議」出爐,把一九四九年以來兩岸領導人首次會晤(馬習會)、兩岸領導人直接對話溝通列為政績。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先說「拜習會」,會後各大輿論的焦點都集中在美方「不支持臺獨」的論述。部份不入流綠營政客把拜登隔天口語的「不鼓勵臺獨」解釋成「沒有說不支持台獨」,進而沾沾自喜,完全不懂「拜習會」真正意涵,對臺灣利害關係影響深遠:

第一,白宮新聞稿重申,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內容是「臺灣關係法、三項聯合公報及六項保證」;且「美國強烈反對片面改變現狀或在臺海暗中破壞和平與穩定」。將川普時代的躁進退回底線,同時也扼殺了蔡政府近來冒進挑釁的意圖。

第二,美國首次正式宣告,美國不會尋求改變中國體制,向中方釋放善意,也告訴全世界中美不會有戰爭,去掉誤判而可能導致的戰爭引信。美國更正式承認中共是平起平坐的競爭對手,拜登說「我們為彼此所做的一切,都不是互施恩惠,而是對世界負責的領導力」。

第三,眼前的通貨膨脹危機,必須靠中共協助,「中美有必要保持宏觀經濟政策溝通,支持世界經濟復甦,防範經濟金融風險」文字,透露美國需要這場「拜習會」更甚於中共。包括美國向中國釋出戰備儲油、中國向美國大量購買玉米與大豆等,都表示著中美經濟不可能脫鉤。

在此情況下,臺灣更需要保持警醒。過去幾年,川普吹起了「反中」號角,在美方默許下,民進黨政府許多檯面上下「去中國化、臺獨化」作為,讓兩岸關係降至冰點。如今「拜習會」後,臺灣應看清美國話術與實際作為之落差(美中不想戰爭,卻用臺灣當棋子挑釁),更加不該讓臺灣老百姓涉險。

2015年11月5日新加坡馬習會是兩岸領導人首次會見,也實現馬英九念茲在茲的夢想。(林瑞慶攝)
2015年11月5日新加坡馬習會是兩岸領導人首次會見,說明兩岸可以有和平不擔心戰爭的機會。(林瑞慶攝)

就因如此,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將「馬習會」載入史冊,重申中共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就顯得格外有意義。某個角度上,習近平回溯歷史,用「馬習會」為兩岸和平保留了一扇窗:兩岸可以有和平,不用擔心戰爭。

當年參與「馬習會」的學者、目前也是蔡英文總統兩岸顧問的趙春山感嘆,當年雙方互稱「先生」,更看到馬英九總統在國際媒體前講「中華民國」,堅持對等及尊嚴,可惜現在已無法重現。他也批評,當中共將「馬習會」放入第三份歷史決議文,國民黨居然連提都不提,著實令人不解。

國民黨自己不自覺,也就算了,掌握權力的蔡英文總統,應該要看得更遠。「拜習會」後,中美關係進入「競爭式穩定結構」,臺灣的下一步更重要;習近平重提兩岸領導人會晤、直接對話溝通,為兩岸和平留了一扇窗。蔡總統任期剩下不到三年,必須維持不冒進、不挑釁,進而趨吉避凶,是對臺灣最有利的唯一路徑。

*作者為政治評論者。本文原刊《奔騰思潮》,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