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長壽觀點:人民幣國際化之路更崎嶇

2021-10-10 05:50

? 人氣

人民幣國際化的關鍵問題是,北京一方面想要把中國的金融體系控制得更緊,另一方面,又希望人民幣在全球獲得更大影響力。這2個目標本身彼此衝突。光靠錢多無法成為全球金融大國,還得加上金融開放才行。如果華府當初堅持控制美元匯率、嚴加管制資本、任意干預金融市場,美元就不會擁有現在的無上地位。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當然,許多中國學者、官員、商人都相當理解這點。在習近平成為領導人之前,知情的金融觀察家對人民幣國際化信心滿滿;分析師經常具體預測中國會在某個時間點,例如2020或2025年公開資本帳,很多人都認為,中國遲早會降低控管國內金融體系的力道,因為放鬆管制可以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和地緣政治優勢。

2021年美國債務違約危機,美元,美鈔,美國財政(AP)
作者指出,若華府當初堅持控制美元匯率、嚴加管制資本、任意干預金融市場,美元就不會有現在的地位。(資料照,美聯社)

部分投行依然樂觀

但現在的分析師很少做出這類預測,只剩下某些投資銀行依然樂觀。例如摩根士丹利在2020年9月預測,人民幣會在10年之內成為全球第3大儲備貨幣,雖然人民幣目前在全球外匯儲備資產中的比例只有2%,但2030年將上升到5%至10%,超越日元和英鎊。這家投資銀行認為,因為中國投入市場的投資組合將從2020年的1500億美元,增加到2021年至2030年的2000億至3000億美元,提高人民幣在全球資產中的比例。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今年8月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海外機構與海外個人持有的人民幣資產在2020年1年內增加了大約40%,達到8兆9800億人民幣,相當於1兆3900億美元。這段時間內,人民幣在各國央行儲備的比例也上升了14.8%,達到2.25%。

上海財經大學教授奚君羊在8月對中共直屬的媒體《環球時報》表示,北京可能會利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交所)與倫敦證券交易所(倫交所)之間的「滬倫通」機制,鼓勵外資進入中國資本市場,「未來也可能會讓上海連通東京證交所和新加坡證交所。」

那些依然看多中國的大型投資機構當然會喜歡這樣的消息,例如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Black Rock),以及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橋水基金(Bridgewater Associates)的創始人兼董事長之一雷.達里歐(Ray Dalio)對此都很有興趣,貝萊德8月30日開始透過中國的子公司,銷售它自己的共同基金:貝萊德中國新視野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打算要募80億人民幣,相當於12兆4000億美元;橋水的第2季財報則顯示,橋水在中國至少持有37家公司的股票,總價約12億美元。

公開資本帳仍有難度

不過其他人對中國的金融改革就沒這麼樂觀,香港科技大學的黎麟祥教授7月就曾在《南華早報》表示,「一個法治體系與權力制衡系統都不成熟的國家,很難讓其他國家信任它的貨幣。」

黎麟祥認為,到了2030年,人民幣在全球支付中的比例將從目前的1.5%至2%,增加至6%。但如果要達成這個目標,北京「就得在這10年內大幅加速金融發展,以及公開它的資本帳」。

這實在不太可能,而且如果習近平一如預期再度連任(2022年至2027年),他可能就會進一步加強管制中國經濟與中國的金融市場,同時建立人民幣跨境支付的其他替代管道。中共一直擔心資金外流,很難想像他們會放鬆資本流動的管制。

這些資訊都顯示,人民幣短期內不太可能挑戰美元,它光是要能夠挑戰日元或英鎊,就得先跨出一大步了。

*作者為台灣金融研訓院外籍特聘研究員;譯者為廖珮杏。本文原刊台灣銀行家。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