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紹章觀點:中國物業管理公司─習總裁

2018-02-04 07:20

? 人氣

在社會領域,習近平既強調解決就業、教育、社會保障體系、脫貧、醫療的問題,但他也把國家安全放在這個領域中,強調「嚴密防範和堅決打擊各種滲透顛覆破壞活動、暴力恐怖活動、民族分裂活動、宗教極端活動」。在這種思維之下,中共對社會的控制力道比以往更為強大,也更為技巧。雖然民眾各類抗議事件愈來愈多,但中共藉由以下控制手段,使其難以威脅中共政權。這些手段包括:一、提高抗議升級的成本,讓抗議者有所顧忌;二、管制網路,使其更難以結盟;三、適當容忍,有如釋壓閥作用一般,以免壓力過度累積。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鄧小平推動的改革開放,最重要的改變,其實是把市場引進了大陸,但仍有所保留,這個保留就是政府對市場的控制。即使習近平一直強調,要讓市場在資源分配中起決定性作用,但也沒有忘記,「『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都要用好。」市場要有效決定資源分配,所以必須有某種程度的自由,但這種自由又不能成為經濟或社會不穩的根源,所以須有所控制。

中共對市場的控制猶如一把剪刀。一邊是積極地支持或扶植戰略性產業,如近期《Time》(時代)雜誌提到,主導未來的人工智慧(AI)產業競賽上,中國勝出的可能性比較大,因為中國政府有更強的決心以及更深的口袋。另一邊是防止不穩定或混亂的情況發生,其中包括金融市場以及就業市場的穩定。這些不待多言。

對於全面控制這一點,或許是中國模式中最難學習或模仿的一部分,且終將成為中國模式的最大挑戰。中共從建政開始,即已深度滲透社會,其他開發中國家的政黨難望其項背,況且中共擁有資源與科技的協助,因此其他國家發生過的顏色革命或花朵革命,在中國大陸都未曾出現。

難以調和的矛盾

不少人認為,中國大陸越來越有自信,尤其是在國際舞台上。習近平也強調要有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與文化自信,說穿了,就是對中國特色的自信。

但十九大報告一方面強調自信,另一方面又強調管制,正說明中國特色本身的矛盾。如何成功處理這些矛盾,將決定中共的命運。

從中共十六大到十九大,中國早已從一個製造業與投資、出口帶動的經濟體,轉型為服務業與消費帶動的經濟體(圖/AP)
從中共十六大到十九大,中國早已從一個製造業與投資、出口帶動的經濟體,轉型為服務業與消費帶動的經濟體(圖/AP)

矛盾一:核心與制度的矛盾

習近平在十八大上位後,一步步的肅貪與集權,至少已經超越了江、胡兩人,這一點從「習核心」、「習思想」以及十九大人事安排可以得到確認。前已提及,習近平看到集體領導的弊病而改走集權於一人的路線,並打破現有的接班安排。對研究中國政治的學者來講,分析中共未來接班制度的不確定性更高,甚至沒有人敢確定習近平是否會在二十大後繼續留任。然而,權力過度集中於一人有其優點,也有不少風險。

從中國歷朝歷代的歷史來看,幾乎都呈現先盛後衰,因為家天下的結果,一代不如一代,如何能夠不走上衰敗之途?哲君或聖王的產生有可能制度化嗎?有學者以「賢能政治」(Meritocracy)來描述中共的人才甄補,然而從中共近幾代領導菁英的從政歷程來看,的確都有相當的歷練與能力,至少保證不會出現無能之輩。然而,過去的甄補方式無法防止貪腐惡化與向上蔓延,也無法防止利益集團的產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