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的關鍵思考》(1):萬物皆數據─大數據的黃金10年

2015-01-02 05:05

? 人氣

萬物皆數據,大數據將迎來它的黃金10年。(取自網路)

萬物皆數據,大數據將迎來它的黃金10年。(取自網路)

遍地大數據的未來黃金十年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14年1月,當Google宣布以32億美元收購Nest Labs時,所有人都覺得賴瑞‧佩吉(Larry Page)瘋了,因為Google竟然收購了一家恆溫器和煙霧偵測器的生產商。事實上,Nest Labs在Google的平台上,很可能會創造出一個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市場。這一判斷建立在「家居數據平台」的基礎之上,隨著使用該公司產品的家庭愈來愈多,家庭消費習慣的數據將對供電、家電等行業提供極富價值的指引。

很多人說,大數據擁有無限前景以及錢景。但是大數據的價值到底在哪裡?為什麼很多人提到大數據,都覺得那是在「講故事」、「離我們還很遠」?事實上,數據離我們並不遙遠,過去的數十年,很多行業都走向了「資訊化」。而未來的十年將是「數據化」的十年,「遍地黃金」指的則是未來無所不在的數據化可能。

「遍地黃金」在哪兒

正如馬雲所說,未來的機會在於DT(Data Technology,數據科技),但DT實現的前提是,企業擁有數據,並且已經完成了資訊化。可見,數據科學是資訊科學的延伸。現在,數據技術的時代剛剛開始,產品數據化將是其中最為關鍵的特徵之一。

這是一個「遍地黃金」的時代。任何一種產品或服務都潛藏著巨大的「數據化」潛力。

但為何「遍地黃金」並非看上去那般唾手可得?簡而言之,為什麼數據價值無法落地?為什麼眼下大量企業的數據案例仍難以凸顯價值?

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產品經理不懂數據。很多產品經理還停留在以前做產品的階段,他們靠感覺來做產品,不知道如何用數據改善產品,更沒有意識到數據已經成為做產品的核心原材料。

如何讓數據「說話」


過去,我們最擅長的方法是根據歷史數據總結規律,再採取行動。比如,我們會統計過去一個月週五下午6點的計程車小費金額(根據租車App),計算出小費的平均數,再提出「支付小費5元人民幣」的建議。當時,我們所使用的數據大多是從單一角度出發的靜態數據。

而現在,我們更希望得到更全面的動態關聯數據。比如,我們可以獲取不同街道的交通堵塞程度,從而計算司機對小費的敏感度;我們可以綜合附近的天氣情況、演唱會散場的時間等數據,預測某個時段、某個地段可能成交的計程車小費金額。這種演算法就是利用更全面的大數據,透過更多的環境動態數據,而非從歷史統計數據提供服務。

未來,產品經理需要懂得如何用數據使產品增值。這其中有3個關鍵因素:產品化、數據化和商業眼光。現在很多產品經理更關注產品化,以致忽略了數據化和商業眼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