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銘專欄:陸王與新創融資

2018-01-05 05:50

? 人氣

日劇陸王劇照。

日劇陸王劇照。

聖誕夜那一晚,人在京都的我和許多日本男人一樣,緊咬著嘴唇,極力壓抑住滿盈的眼淚。但我們的男兒淚不是為了聖誕大餐桌上的情人而流下,而是為了螢光幕上的TBS電視劇〈陸王〉的最終回。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部日劇是TBS暨〈半沢直樹〉和〈下町火箭〉後,再度改編暢銷作家池井戶潤的作品,並且使用同一組製作班底完成的。這幾年池井戶潤的作品被大量改編成電視劇,頗有先前東野圭吾的氣勢。但和東野圭吾主題比較正統的推理小說不同,儘管曾經在1998年獲得江戸川乱歩賞,池井戶潤寫的卻是商業小說,這種主題要能夠持續推出新作並且大賣相當困難。但慶應大學法學部畢業、曾任職三菱銀行、熟稔日本銀行體系以及企業文化的池井戶潤卻辦到了,接二連三推出主題不同的暢銷作品,改編而成的日劇也多半叫好叫座,真正成為讀者和觀眾引頸企盼新作的超A級作家。

池井戶潤能夠持續推出暢銷新作,除了其代表性的「峰迴路轉、暢快人心」故事鋪陳風格以外,能夠跟上時代變化也是關鍵之一。例如首部曲成書於2004年的〈半沢直樹〉,在2013年改編成日劇上映時雖然取得驚人的收視率,但銀行和大企業會計舞弊的題材在2013年的氛圍看起來難脫陳腐過時之味。但是2016年出版的〈陸王〉就巧妙地融入了新創和風險資本元素,不管在虛構的主題球鞋產品開發上或者融資方式上,都有著放眼過去、展望未來的滿足感,我認為非常適合日本和台灣的創業家參考。

陸王的主軸故事線非常簡單,就是一個足袋(分趾鞋襪)的百年老舖,四代目經營者面臨年年衰退的產業,在因緣巧合之下決定開發製作慢跑鞋產品,企圖進入這個成長動能十足的產品領域。

故事一開始我們就看到日本企業(不管大小)戰後以來一直不變的特色:高度仰賴銀行放貸提供營運所需的資金。

日劇陸王劇照。
日劇陸王劇照。

在現代的美式資本主義裡,通常企業是以股權資本(equity)為主,債權資本(debt)為輔,這是因為債權資本通常綁定有利息的支出義務,如果要追求風險較高的事業,就得接受公司現金流的大幅波動,因此不能過度仰賴債權資本,否則如果某一年現金流無法支應利息支出,公司不管前景多麽美好,就有可能得宣告破產進入清償模式。

反觀日本雖然經歷了戰後高速經濟成長,成為亞洲唯一一個真正與歐美並列的已開發國家,但因為種種因素,日本多數企業至今仍舊高度仰賴以銀行放貸為主的債權資本,以至於我們在閱讀日本產經新聞時,常常會看到「資不抵債」之類的老舊用語——東芝在2017年8月1日被降格到東証二部,就是因為原子能事業部的巨額損失,導致公司債務超過資產,按照規定被降格。

事實上如果我們拿金融理論檢驗,「資不抵債」並非放眼四海皆準的一種罪惡。因為會計上的資產(asset)只不過是資產負債平衡表(balance sheet)上所有資產價值的總額,與公司的營運前景不一定有很大的關係。

比方說,開發出暢銷電玩遊戲Minecraft的瑞典遊戲公司Mojang,在2014年以$2.5B天價出售給微軟之前年營收已經達到數千萬美金之譜。如果考慮到這款遊戲幾乎是創辦人Markus Persson一個人隻手設計出來的,當時我們看Mojang的資產負債表,在資產端扣除現金可能只有幾台電腦和辦公桌之類的固定資產,總額可能連百萬美元都不到。但這間公司當時若真的有外部融資需求,一定可以輕鬆貸到上億美元,因為他們每年出售製造成本接近零的遊戲軟體就能產生數千萬美元的豐沛現金流,支付利息毫無問題。

換句話說,「資不抵債」的觀念不適用於輕固定資產、重人力資本的公司,也就是不適合風險新創。

在理解這些後,我們檢視〈陸王〉故事中的足袋老店小鉤屋(こはぜ屋)為了開發全新的產品而到處奔走尋找資金的過程,就會覺得饒富趣味。

首先他們當然是去找原本合作的埼玉中央銀行尋求融資,但儘管在年輕銀行員坂本的大力支持和奔走下,銀行仍然拒絕融資,和上司據理力爭的坂本也被下放到分店。

在一般的觀眾或讀者眼裡,一定會覺得銀行頑固陳腐,上司和前輩貪生怕死,但是在金融理論裡,用銀行的貸款開發前途未卜的新產品本來就是牛頭不對馬嘴——銀行放貸給一間企業時,追求的只不過是「固定的利息收入」,一個企業開發新產品追求的卻是「可能的大幅增益(upside)」。新產品如果成功,賺再多錢債權人也都只賺到固定利息,新產品如果失敗,債權人將無法回收資金,因此債權人本來就不應該融資給風險高、增益潛力也高的新產品計畫,因為不管在風險承受能力(capacity)和胃口 (appetite)上都是不匹配的。因此埼玉中央銀行拒絕放貸給一間足袋屋去開發慢跑鞋,是完全正確的決定,如果真的放貸了,那才叫失職。

「但銀行本來就一直有放貸給小鉤屋啊?不是都一樣是錢嗎?」

銀行原本放貸給小鉤屋的,其實是營運資本(working capital)。以小鉤屋來說,就是接受訂單,支付員工薪水(正常日以及加班),採購布料,裝箱出貨,直到收到客戶轉帳付款的整個過程中,所需要的資金周轉。這種資金周轉雖然仍然有風險,但是評估訂單的狀況、小鉤屋的交貨能力、客戶(例如劇中第一話的大型百貨公司)的付款能力以及各種可預見的突發狀況後,銀行是能夠估算出風險水位並以適當的利率放貸的,這是資金和用途完全匹配的一種融資方式,也是銀行最應該做的融資。

這裡我們也看到銀行不適合做風險新創投資的關鍵:銀行放貸追求固定的利息收入,因此只能放貸給可以掌握風險水位的使用類型,例如營運資本,或者為了應付訂單增加而採購的生產機器,銀行無法也不應該去放貸給橫空出世的全新產品或服務開發。

無法從銀行取得資金的小鉤屋,如果是在美國的環境下,其實應該就要直接找上風險資本。但也是很符合日本美學的,故事中擁有鞋底材料專利的飯山被主角宮沢的熱情所感動,不僅將先前公司倒閉時沒被債權人收走變賣的機器直接提供給小鉤屋使用,並且加入團隊共同研發。如果是以矽谷的風險資本來看,其實飯山應該要取得共同創辦人的頭銜,並無償取得小鉤屋足夠的股份,這樣子長期的利益才會一致。但是按照日本的義氣美學,在故事中他只要求並取得了顧問職位,以及未來可能的權利金承諾。

日劇陸王劇照。
日劇陸王劇照。

宮沢社長和小鉤屋就這樣地,山不轉路轉地跨越一個又一個障礙,但在飯山帶進來的機器發生事故爆炸毀損後,一切似乎窮途末路——沒有了蠶絲材料做成的鞋底,就算小鉤屋手藝再好,就算他們能及時找到鞋面布料的替代方案,也無法生產任何陸王。而重新打造蠶絲材料的製造設備雖然有可能,但卻需要一億日圓的資金,先前已經有免費機器可以使用時,銀行都不願意放貸了,現在更不可能⋯⋯

這時候風險資本登場了!

被下放的銀行員坂本轉職,加入了風險資本管理公司,他對宮沢社長說:「風險資本投資的是人。如果你打算繼續開發陸王,請務必來找我。」

沒有讀過原作的我,看到這裡頗為興奮,以為終於要讓我們風險資本家粉墨登場了,沒想到在故事設定中,僅僅一億日圓的投資,坂本新任職的風險資本管理公司也婉拒了——如果是來找我們Hardware Club,一路看著宮沢社長的奮鬥和韌性過來的我一定就賭下去了!(糟!入戲太深)

不論如何作者池井戶潤已經展現了他對風險資本的興趣,也許因為認識還不深所以他不敢貿然將其作為故事逆轉的主軸,但我相信未來的小說裡一定會出現以風險資本為核心的故事。

取而代之的,作者安排了一個已經成功的創業家社長,提出全額收購小鉤屋的提案。雖然不是風險資本,但故事中成功創業家御園社長和小鉤屋宮沢社長的對手戲,從純粹的收購討論,到宮沢社長面對內部反對的天人交戰,到兩位社長一同去釣魚的交心,到宮沢社長忍痛同意收購,乃至於突然大逆轉對御園社長提出債權投資要求,以及隨後的談判角力,最終達成附有併購權的債權投資案,整個過程應該都能給創業者不同的啟發。

總體來說,和〈半沢直樹〉和〈下町火箭〉比起來,〈陸王〉除了同樣有酣暢淋漓的故事轉折,還多了大量的創業家精神以及峰迴路轉的融資方式,絕非業配,強力推薦給所有創業家參考!

*作者為台灣大學電機畢業,在台灣、矽谷和巴黎從事IC設計超過十年,包含創業四年。在巴黎工作期間於HEC Paris取得MBA 學位,轉進風險投資領域,現為Hardware Club合夥人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楊建銘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