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建得觀點:蔡總統真的主張2050台灣淨零排碳嗎?

2021-05-25 07:00

? 人氣

不過這其中最為關鍵者,仍是政治決心與推動路徑能否法制化。畢竟我國欠缺歐美氣候內閣的概念,也沒有上位氣候政策的架構,而長期以來幾乎以能源政策為氣候政策之主軸;此可證諸過往20年,我國在因應國際氣候大會之召開或決議時,均係召開全國能源會議,而非氣候大會,且一直以來也無氣候事務之真正主責單位;雖有環保署主責之說,然則若以願景、減碳、調適、技術、財務、能力建置及氣候所涉經社教育等眾多氣候議題視之,究竟如何能令環保署主責?退而求其次,或有認為氣候事務必須藉多層級行政,或各部會透過政委協調分工來共同主責者,但是若沒有法制化的協調機制,不論是現有的溫管法下設的階段管制目標委員會,或是行政院能減辦,均欠缺法律上之行政主體地位;各部會或許各自在減碳上為努力,但如何聚焦並統合為國家減碳成效?又如何用以帶動氣候政策的附隨效益,來創價、帶動產業與就業?又當天災地變發生時,有無自氣候事務角度與強化社會韌性之對策來主責之單位?再如氣候金融如何導入自下而上的社區能源轉型、氣候韌性提升以及廣泛的調適投資?碳定價如何評估其提升GDP之可能這些都攸關國家行政體制之對應,若欠缺這些必要元素,各部會的諸多投入,將呈現各自為政,各行其是,雖有減碳實績、政策管考,卻難以回應國整體面對國際社會提問2030減碳路徑與2050淨零排碳如何作為之挑戰。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此外,更進階的淨零排碳,尚包括對於達到控溫1.5目標後,一國對於其境內剩餘排放量之移除。此時必須借助所謂的有機移除(biogenic removal),如光合作用,及其他技術之應用,如碳補存,這些都是我國已有基礎之技術,提早規劃,將隨各國相繼宣示2050的淨零排碳,讓我國能掌握技術擴散與產業化之商機。

推動2050淨零政策之基本要素

面對全新的2050挑戰,究竟國家該如何來建構其政策,畢竟也是一個挑戰,就此,WRI建議國家採行下列之步驟;〔3〕

一、 模擬達成淨零之情境及其路徑:這是長期以來,我國以能源局及環保署擔綱之工作,然則在國家政策明確前,2030後之相關數據仍欠缺周全。

二、 掌握攸關推動路徑之各部門別的相關科技、基礎設施、投資及行為改變狀況;尤其是些具備跨多重情境適用者。目前我國尚未及於以部門別為基礎的掌握。

三、 善用路徑規劃來揭示NDC與一國框架立法、策略與部門方案中之短、中期溫室氣體減量與控溫目標;這些更是我國亟需整合強化之部分。

四、 將與永續發展指標間之綜合效益及取捨納入考量。目前我國多為談及協作之利益,少有觸及取捨之部分,且往往把永續拿來做為因應氣候危機的訴求或績效。

五、 明確界定並採行用以支持前述推動路徑所標示之轉型政策與措施,並由各級政府併同其他私部門及民間團體協力強化其實施。目前我國尚欠缺此方面之體系作為。

六、 明確揭示達到淨零目標所需財務、科技與能力。此部分亦尚未見到我國政府的說明,反而多是本於各自專業角度來說明其與淨零之關係;例如蔡總統所揭示的前瞻基礎建設、工研院前揭論壇所強調四大科技、金管會的金融2.0、前沿能源的研發及建設等,但各自的論述大多未能呈現彼此相互為用的必要聚焦。

七、 監測邁向淨零之進程,包括其假設條件之情狀,並以滾動式管理之方法持續按需求調整政策。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