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還我七天假」成為勞權圖騰,還有討論空間嗎?

2017-11-10 06:00

? 人氣

7天國定假日的政策屬性解析

「砍掉勞工7天國定假日」就一定是引致勞工長工時的禍首嗎?單就刪減假日的行為而論,或許如此。然而,經過前述的政策歷程解析,從研擬縮短工時的座談會開始,到其後實質進行勞基法修法的歷程當中,「刪減國定假日7天假」的政策,其實一直都是作為「單周40工時」修法的當然配套,並未因著政府的更迭,而有所政策上的轉變。換言之,當工時降低至「單周40工時」的目標達成,7天國定假日也就該同步走入歷史。深究其原因,除了工商團體所宣稱的修法共識外,其實最主要的,係在於「緩步改革」的需求。因著產業總有其人力與成本配置上的調適期,因而在工時制度的調整上,有必要以漸進式的變革,讓產業不致於因經營環境的驟變而發生營運危機,避免勞資雙方因政策變革而同蒙其害,此為政策最初的發想。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可惜的是,當理性的政策構思,遇上了感性的權利捍衛,一切看似圓滿的配套措施,也就因此有了屬性上的轉變,從可茲議價的政策論辯,搖身成為無可挑戰的圖騰。誠然,面對著廣大辛苦的勞工朋友,民意總期待著一步到位的改革,畢其功於一役的最大化勞動權益的向前邁進;然而,囿於國家總體發展的考量,在大環境僅允許緩步改善勞動條件的情境下,政策配套與勞權捍衛之間的折衝,端賴的是為政者洞悉全局的睿智抉擇。

結論:該是終結政黨惡鬥共業的時刻

自台灣首次出現政黨輪替以來,「政黨惡鬥」一詞,儼然成為政治事務上的同義詞:扁政府期間,相信大家對於國民黨「逢扁必反」都不陌生;換到了馬政府時代,好似也沒印象民進黨在哪項政策上,有過立場相仿的支持。台灣彷彿陷入到命定的輪迴當中,持續性的空轉虛耗著,著實令人憂心忡忡!

就以週休二日的修法為例:在馬政府執政末期,已獲得國會多數席次的民進黨要的是「兩例假+7天國假」;政黨輪替後,「兩例假」變成了「一例一休」,而當初認為「兩例假」窒礙難行的國民黨,則反成為兩例假的堅定支持者。種種「換了位置,換了腦袋」的反轉舉措,不免令人莞爾,若非將之視為政黨惡鬥的具體表徵,實也不知該如何加以解讀了。端看整個7天國定假日的修法始末,我心中不禁暗自掂量:假若當初民進黨立委們未將刪除7天假的行政命令退回,讓一切回歸最初政策制定的配套架構,則後續所衍生種種立法過程中的爭議,或許根本就不復存在。換言之,在政治局勢瞬變的當下,各黨各派皆有一朝執政的可能,倘若在問政期間,係以無限上綱的形式做政治操作,當下也許搏得民意的激賞,但對於未來執政的長治久安,都將只是埋下不定時未爆彈的遠憂。

7天國假爭議殷鑑不遠,眼見著勞基法即將再次修法,現階段行政院所推出的版本,遭到來自於各界的譴責聲浪,紛紛將其視之為極盡偏頗於資方的修法。誠然,當中某些恐有顛覆勞動基本價值的條款必須堅守,但在確立勞工安全及權益無虞的前提下,是否容有若干彈性措施的放寬可能,相信仍猶有值得理性政策論辯的空間。唯有放下一己一黨的民意光環,以負責任的態度、做出合宜的政策配套發想,則勞權才真正有緩步向前實現的可能。

*作者為成功大學政治經濟研究所博士。

喜歡這篇文章嗎?

江欣彥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