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7N9研究:中國等特定區域感染風險高

2014-06-19 19:28

? 人氣

H7N9現蹤1年間,。(風傳媒)

H7N9現蹤1年間,。(風傳媒)

2013年首次現身中國的禽流感病毒H7N9,至今全球累計感染449例,其中9成發生在中國(394例),共導致157人死亡。雖然一到夏天傳染力會降低,病毒卻未絕跡且持續突變,致病能力可能隨之變化。最新研究指出,一旦禽流感再爆發,中國沿海特定地區的傳染風險仍然很高,病毒也容易擴散開來,孟加拉、印度、越南等特定地點也是,有關當局應嚴加監控。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線上科學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17日發布的研究〈亞洲活禽市場的A型禽流感H7N9感染風險預測〉,由科學家根據蒐集禽流感相關資料,計算各地感染風險,並繪製風險地圖。


特定城市恐難抵擋H7N9

研究人員蒐集中國與可能受影響國家一共8943個活禽市場的資料,包括活禽市場密度、家禽與人口密度、水文與糧地分布與比例、與5萬人口以上城市的互通情況等,藉以評估市場的空間環境。科學家認為,H7N9感染的活禽市場,目前雖限定特定地點,卻足以影響中國大部分區域。另隨新增感染的市場位置持續外擴,影響範圍已經超過流行疫病初期,感染案例也必然隨之擴散。

風險地圖分析,並未考慮氣候影響,因為現有研究顯示,各地區禽流感爆發其實與氣候變化關係不大。地圖未能顯示H7N9可能散布方向,或如何擴散開來,卻可以指出那些城市一旦有病毒流入,便可能存活蔓延,造成嚴重疫情。

201406191411分析結果顯示,孟加拉、印度北方、越南湄公河與紅河三角洲、以及印尼與菲律賓的特定地區,跟中國沿海的廣東、福建、浙江與山東省,同樣屬於高風險區。泰國飲食習慣不同,活禽市場密度較低,所以爆發感染風險不高,中國中西部地區傳染風險也低。

有限人傳人一旦再進化

參與研究的國際家畜研究所(ILRI)羅賓森(Tim Robinson)博士稱,「H7N9能透過家禽默默傳遞開來,風險地圖反映各地病毒傳染、散布的難易程度,有助於鎖定需要加強監控的地點。」

同樣參與研究的牛津大學教授海賽門(Simon Hay)認為,中國所發現的禽流感病毒,目前看來仍侷限在國內,但周邊國家都擔心,那些病毒終究會波及自己的肉雞產業。風險地圖上有好幾個地方,H7N9一旦出現就能頑強生存。

目前H7N9仍屬於有限人傳人階段,發病案例多限於傳染人發病期間極親密接觸者(多具親緣關係)。海賽門警告:「若病毒再突變,進化為有效人傳人的禽流感,致病與發病情況將大不相同,風險地圖或顯得多餘。屆時傳染風險的評估,要套用典型流感預測模式,考慮人口、班機交通總量、以及城市之間的人口流動情況。」

H7系列禽流感

201406191414H7N9的「H」與「N」分別代表禽流感病毒能夠入侵、以及傳播出去的傳染類型。「H」代表血凝素(hemaglutinin,HA),是禽流感病毒能夠結合的宿主細胞(Host cell)類型,目前共有H1到H16等16個亞型(subtypes)。舉例來說,H1-H4主要攻擊鴨子(少部分攻擊火雞),H5攻擊燕鷗(Tern)、雞或火雞等,H7則廣泛存在雞、鴨、鵝等家禽;同時H5、H7與H9亞型都可能感染人類,但H9家族一般不具致病能力。

「N」代表神經氨酸苷酶(neuraminidase,NA),為宿主感染病毒且成功自我複製後,能夠破壞細胞受體(receptor)──讓病毒自由傳播的蛋白質類型,目前共有N1-到N9等9個亞型。

H7N9病毒,過去只流傳於禽鳥動物之間,從未發生過人類感染,因此,這次出現人類感染,顯示病毒出現關鍵突變。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資料顯示,分析2013年出現的H7N9病毒株,這種突變比原本型態更容易感染哺乳類動物。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