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避二戰德軍空襲 BBC竟是在這裡做廣播...

2017-08-24 13:00

? 人氣

這個入口曾經是英國廣播公司BBC員工進入隧道要塞(Tunnel Fortress)的通道。(BBC中文網)

這個入口曾經是英國廣播公司BBC員工進入隧道要塞(Tunnel Fortress)的通道。(BBC中文網)

這是一條非常隱秘的鐵路。鐵路隱藏在布里斯托爾(Bristol)埃文峽谷(Avon Gorge)陡峭的斜坡下,兩個入口也相當隱蔽。鐵路明亮的新標誌位於山頂處,但是在被維多利亞時代的埃文峽谷酒店的映襯下就闇然失色了。山腳處,隧道與一條高速公路相連,可是幾乎沒有行人會停下來注意這個破舊的石頭入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自然,只有熟悉環境的當地人才會知道這裡隱藏著一條隧道,更別提它為什麼特別了。

這條秘密的隧道內隱藏有一條廢棄的纜車軌道,它曾在二戰時期被用作躲避轟炸的防空洞和英國廣播公司BBC的一個秘密廣播基地。這個為維多利亞時代溫泉建造的別緻交通設施後來卻被披上一層陰冷嚴峻的色彩。

過去12年間,一群志願者來到這兒,一直努力改造這一切。他們已經不太可能再將鐵路恢復成先前的交通狀態,不過,他們希望通過部分復原隧道並向遊客開放,至少可以幫助人們更多地瞭解這段英國歷史的真實面貌。重建隧道的志願組織克利夫頓‧羅克斯鐵路信託基金會(Clifton Rocks Railway Trust)的瑪吉‧夏普蘭(Maggie Shapland)強調,這個項目不只是要介紹維多利亞時代的工程壯舉,「其實,戰爭歷史與鐵路歷史一樣重要」。

儘管如此,這條世界僅存的4軌山頂纜車的故事,確實顯得那麼的與眾不同。

19世紀末,克利夫頓(Clifton)還是布里斯托爾的一個獨立小鎮,是一個由喬治式聯排樓房組成的高尚社區。山下的河兩邊是一個水手與商賈雲集的繁忙港口,山腳與山頂之間沒有方便的通道。

克利夫頓的很多數人喜歡這樣。不過,企業家喬治‧紐恩斯(George Newnes)的想法不同,他是個出版商,因《海濱雜誌》(The Strand Magazine)而聞名。該雜誌是夏洛克‧福爾摩斯系列故事的第一個家。他知道,把這兩個地區連接起來可能不是克利夫頓的富有居民想要的東西,但它卻可以成為一個賺錢的工具。僅僅幾十年前,克利夫頓還是溫泉浴客的目的地。如果他在峽谷的頂部建造一座溫泉浴池,並興建一個連接浴池和港口的通道,紐恩斯和克利夫頓鎮雙方就可以從振興旅遊業中獲利。

作為一個由喬治式聯排房組成的街區,克利夫頓在19世紀時還是布里斯托爾市(Bristol)的一個獨立小鎮。

作為一個由喬治式聯排房組成的街區,克利夫頓在19世紀時還是布里斯托爾市(Bristol)的一個獨立小鎮。

小鎮批准紐恩斯修建鐵路,但是有附加條件。為了避免破壞峽谷自然景觀,交通設施必須建在隧道里,而且不可以供應酒水。為了將酒店客人與那些可能會乘坐鐵路的「普通老百姓」隔開,隧道的出入口必須與旁邊的維多利亞酒店的花園隔開。沙普蘭(Shapland)介紹得很詳細。他正在寫一本書,介紹這條鐵路線的歷史。

獲得許可僅僅只是開始。工程師們原本以為挖掘這條500英呎(152公尺)長、230英呎 (70公尺) 深的隧道只需要1年的時間。但他們很快就不得不重新評估。由於挖掘工程要面對45度的斜坡而且穿過佈滿斷層的石灰岩,挖掘造成了大量的岩石墜落,工程師們決定改用磚塊砌隧道。

建築工程非常艱苦,石灰岩懸崖被炸開,開出一條27.5英呎(8.2公尺)寬的隧道,使其成為英國最寬的隧道。隨後,需要用木柱搭起腳手架,併砌上一堵2英呎(0.5公尺)厚的磚牆。這項工作需要非常高超的專業技能,不得不從加拿大請人來。

儘管如此,過程中還是很容易發生事故:就在隧道完工前6個星期發生了岩石墜落,差點兒砸中從隧道中的一輛馬車。

不過,當1893年鐵路投入運營時,這番艱苦的努力終於得到了回報。超過6000人乘鐵路往返於峽谷底部與山頂之間。次年,鐵路運送的旅客多達427492人次。

志願者們復原了乘坐火車沿隧道而上可能看到的風貌。

志願者們復原了乘坐火車沿隧道而上可能看到的風貌。

根據夏普蘭(Shapland)的說法,紐恩斯為位於山頂的新浴池配備了當時最先進的設施,使得它成為「英國最大而且設備最好的浴池」,這是它為什麼具有吸引力的原因之一。不過鐵路本身也是如此。作為一條索道鐵路,當一輛車沿著隧道往上爬時,要與另一邊纜索相連的車廂保持平衡。巨大的水箱使下降的車體有足夠的重力拽動上升的車箱。谷底的車輛調度員通過電報——這在當時是非常現代的設備——通知山頂的工作人員乘客數量,以便根據乘客數量確定向對面車箱添加多少水。

突然衰敗

儘管工程當時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但它卻還不能讓乘客乘車返回。到了20世紀20年代,鐵路開始賠錢,每年損失約1000英鎊。人們開始自己駕車旅行。而且由於人們並不生活在谷底的港口區域,沒有通勤設施。1934年,火車結束了它最後的一次旅程。

位於峽谷底部的克利夫頓·羅克斯鐵路(Clifton Rocks railway )的入口如今已荒廢,不過,當時也曾經遊客雲集。

位於峽谷底部的克利夫頓‧羅克斯鐵路(Clifton Rocks railway )的入口如今已荒廢,不過,當時也曾經遊客雲集。

接下來,發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夏普蘭說「人們發現了一個廢棄的隧道,每一個人都想下去躲一躲」。

布里斯托爾尤其如此。在二戰期間,它是英國排名第五的遭受轟炸最嚴重的城市。它成為轟炸目標的原因有二。首先,它是一個繁忙的港口而且還是布里斯托爾飛機公司所在地,該公司生產一些英國最重要的戰鬥機。其次,它的標誌性大橋和埃文河都使得它很容易被敵機找到位置。在1940年11月至1941年4月的閃電戰期間,這個城市共遭受了77次空襲,1299人喪生,超過8萬多間房屋被炸燬。

隧道的上半部分向居民開放,以躲避轟炸。下面較低的部分被英國廣播公司徵用來安置從倫敦撤離出來的BBC交響樂團。

「起初,我們為交響樂團租了克利夫頓溫泉賓館和舞廳,但是,讓我們恐懼的是,就在他們到達之前,帝國航空公司徵用了我們上方的整個酒店,」當時負責英國廣播公司西部頻道的工程師傑拉爾德‧戴利(Gerald Daly)在一封描述事件的信中寫道。最終,英國廣播公司在老舊的鐵路隧道內安置了下來。在60名演奏員進行地下演出之後,人們發現隧道不僅可以提供安全,還獲得了「比預期更好」的音響效果。

隨著轟炸越來越多,交響樂團搬到了貝德福德(Bedford)。但英國廣播公司仍然需要為一些倫敦員工尋找一個備用廣播中心。由於遭受的轟炸越來越多,一旦倫敦的廣播中斷,就需要有一個後備中心向公眾廣播,以保持士氣。此外,布里斯托爾的電台廣播人員也需要一個更安全的工作場所。

他們決定重新設計隧道,將它變廣播室。該綜合體被稱為「隧道要塞」。

「要塞」位於隧道的底部,上面是50多英呎(15公尺)厚的堅固岩石,它與公共防空洞之間被一扇上鎖的密封門隔開。它包括一個廣播發射室,如果電話線被切斷,就可以與BBC的其它站點保持聯繫。還有一個錄音室、一個廣播40種不同語言節目的主控制室、以及一個餐廳。這個綜合體經過6個月的建設完工,1941年BBC工作人員搬進了隧道。

「在接下來的戰爭中,這是英國廣播公司在英格蘭西部的神經中樞,」戴利(Daly)寫道。「接下來的4年間,英國廣播公司的所有國內與海外節目都通過地下隧道控制室廣播。」

今天,通往防空洞和地下廣播室的樓梯已空空蕩蕩,顯得陰森可怕。今天,通往防空洞和地下廣播室的樓梯已空空蕩蕩,顯得陰森可怕。

在重新設計隧道時,人們認為,如果倫敦淪陷,隧道將是英國廣播公司的最後堡壘。戴利寫道,在戰爭期間,他的岳母有時會與邱吉爾共進晚餐。她曾經問邱吉爾,如果最糟糕情況發生,他逃往加拿大,能否帶上英國廣播公司的頭頭們。「他們去加拿大有什麼用?」邱吉爾反問道。「應該讓他們在布里斯托爾的地下隧道里背水一戰,這是我所知道的背水一戰的最佳地點!」

這一切都已不再需要。就在BBC工作人員剛剛進入狀態之際,德國對布里斯托爾的轟炸停止了。

在冷戰初期,英國廣播公司還曾保留這個地下廣播中心,認為一旦蘇聯發動攻擊時,仍然可以作為後備基地。BBC最終於1960年不在保留這個基地,隧道也就被遺棄了。

今天,隧道會在開放日或通過提前預訂向公眾開放,它進入了一個新曆史階段。隧道內空空蕩蕩,怪異陰森。進入旋轉門鏽跡斑斑的售票廳、向隧道深處走,彷彿是走進陸地上的「泰坦尼克」號沉船。水從牆壁磚縫上往下流,如果關掉電燈,人們就會陷入一片漆黑。

僅僅在第一個防空洞,志願者就清運走了6車碎瓶子。
僅僅在第一個防空洞,志願者就清運走了6車碎瓶子。

重新開放這些隧道是一項艱苦的工作,需要清理大量的瓦礫、安裝照明設施、建造一個展廳、並安排定期安排人員,為參觀者提供講解(過去一年間,志願者們為參觀者提供86次導遊)。沙普蘭說,僅僅第一個防空洞,他們就清運出了6車的碎瓶子。

還有大量的工作有待完成。石頭、瓦礫,甚至是散落的破損家具仍然堆積在英國廣播公司的廣播室裡。隧道滲水是一直沒有解決的問題。由於這項工作完全依靠義工,重建隧道工程只能走走停停。

即便用今天的眼光去回顧歷史,隧道也在以一種怪異的方式向人們再現過去的一個時代。一塊寫有「防空掩體使用須知」標牌還貼在牆上,提醒人們他們必須把嬰兒床和寵物留下。因為人們會一次又一次地返回到防空洞中的同一個地方,他們習慣於把物品放置好。正因為此,小小展區中的展櫃裡擺放著滿是灰塵的童鞋,志願者們甚至在英國廣播公司餐廳發現了一個當年的舊茶壺。

當年,在空襲間歇時,人們總是把隨身物品留在防空洞中,其中包括小孩子的鞋。

當年,在空襲間歇時,人們總是把隨身物品留在防空洞中,其中包括小孩子的鞋。

然而,最令人感動的遺蹟可能根本不是來自二戰。在隧道的底部,在河邊的售票廳,有人用鉛筆在牆上塗鴉,其中有一幅素描描繪的是一種曲線美。另一個是米老鼠的早期版本,那種20世紀30年代標誌性的大黑眼睛。也許這位藝術家是在鐵路關閉前最後一批乘坐火車的人。更有可能的是,在火車停運與二戰開始前的那幾年裡,有人留下了他的印記。當時,人們很難預見這條廢棄的鐵路——曾經是維多利亞時代的工程奇蹟——將在英國最黑暗的日子裡被重新啟用。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