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殿山爭議》誰的聖殿山、誰的清真寺? 從安檢門爭議看永無止境的以巴衝突

2017-08-05 13:00

? 人氣

聖城耶路撒冷是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發源地,特殊的地位沒有帶來和平,反而上演著一齣又一齣、似曾相識的衝突劇碼。上月在聖殿山再度爆發流血衝突,死傷慘重,導火線是一座安檢門,引爆的卻是以巴和談中最棘手的問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聖殿山爭議》清真寺安檢門拆了!約旦外交危機迫使以色列讓步

2警遭恐怖攻擊身亡 以色列加裝安檢門管制

就在流血衝突持續近2周後,7月25日,以色列政府終於同意將聖殿山(猶太人稱Temple Mount,阿拉伯人稱al-Haram al-Sharif)阿克薩清真寺(Al-Aqsa Mosque)入口前的金屬探測器安檢門拆除。之所以裝設安檢門,是由於7月14日發生的一起恐怖攻擊事件,3名以色列籍阿拉伯人欲於聖殿山區走私槍枝,被查獲後狙殺了2名以色列警察。

以色列政府以維護安全為由,在清真寺前加裝金屬探測器及監視攝影機,引爆巴勒斯坦人的憤怒,即便在安檢門拆除後,雙方衝突仍不停止,巴勒斯坦各方領袖號召民眾,於7月28日持續進行「憤怒星期五」(Day of Rage)抗議活動,其中,1名原欲襲擊以色列軍警的巴勒斯坦人反遭狙殺。在上周21日的「憤怒星期五」活動中,則有3名巴勒斯坦抗議者死亡,而另外3名以色列平民也在安息日晚餐中,遭到闖入的巴勒斯坦人殺害。

以巴問題:以色列警方開始拆除阿克薩清真寺外的金屬探測器安檢門(AP)
以巴問題:以色列警方開始拆除阿克薩清真寺外的金屬探測器安檢門(AP)

猶太人的聖殿山上,有著穆斯林的清真寺

造成流血衝突的並非只是一座安檢門,如今的局面必須回溯至上世紀以來,一直懸而未決的問題:被視為猶太教第一聖地、伊斯蘭教第三聖地的聖殿山區,是由誰所控制?安檢門爭議中,以巴雙方對聖殿山的爭論,事實上便是以巴衝突的縮影。

首先,對於巴勒斯坦人而言,以色列裝安檢門,被視為打破「現狀」的挑釁,以及濫用宗教自由。然而,在多數以色列人眼中,光是14日的恐怖攻擊,就以是加裝安檢門的充分理由。他們也認為,巴勒斯坦與其他穆斯林領袖教唆抗議活動、稱以色列人要破壞阿克薩清真寺,是站不住腳的無稽之談。

阿克薩清真寺外,穆斯林集體膜拜。(美聯社)
阿克薩清真寺外,穆斯林集體膜拜。(美聯社)

一句話奠定政治「現狀」

巴勒斯坦人口中所謂的「現狀」(status quo),指的是聖殿山區的管理權劃分。聖殿山區本自1948年以來隸屬約旦,當時猶太人被嚴格禁止進入該區;然而,1967年的6日戰爭中,以色列軍佔領了耶路撒冷東部並在阿克薩清真寺上方插上國旗,對於這個剛剛正式「復國」的「古老」國家而言,無疑是最令人振奮的一刻。然而,時任以色列國防部長的達揚(Moshe Dayan)卻對著大獲全勝的國軍說:「難道你們想讓中東烽火連天?」

耶路撒冷內到處可看到以色列的維安人員。(美聯社)
耶路撒冷內到處可看到以色列的維安人員。(美聯社)

從此之後,聖殿山區由約旦組織的伊斯蘭教信託單位「伊斯蘭宗教財產委員會(WAQF)」所管理,並開放讓非伊斯蘭教徒也可參觀,但不可參與敬拜。

「主權歸你,維安權歸我」的恐怖和平

不過,達揚也主張,雖然該地名義上是由約旦託管,卻仍是在以色列政權之下。以色列可以控制聖殿山區入口處的維安,而約旦的「伊斯蘭宗教財產委員會(WAQF)」則負責決定誰可以入寺參拜。從那時開始,規則便已劃下:猶太教徒可以進入參觀,但嚴禁參拜,而阿克薩清真寺則成為全耶路薩冷地區,唯一一個允許宗教寬容的場所。

婦人之仁?寬宏義舉?長期詭計?

對於前人達揚的行為,卻遭到以色列現任議員、前以色列駐美大使奧倫(Michael Oren)批評,「(安檢門爭議)最大的諷刺在於,當1967年6月7日,猶太人有機會可以取下阿克撒清真寺時、當以色列的國旗在圓頂清真寺(Dome of the Rock)的上空飛揚時⋯⋯卻突然殺出了個偉大的達揚。」

荷槍實彈的以色列警察就守在耶路撒冷聖殿山前。(美聯社)
荷槍實彈的以色列警察就守在耶路撒冷聖殿山前。(美聯社)

「他說,『我們不僅不要把清真寺炸了,我們還要把以色列國旗撤下,再把清真寺還給約旦人,他們不過就只是嘗試要發動一場針對我們的殲滅行動而已。』這項寬宏大度的義舉,讓我們從此必須為它付出代價。」

對巴勒斯坦人來說,達揚的決定是以色列驅離穆斯林,藉以讓猶太人重返聖殿山的長期詭計的第一步。位於加薩的阿茲哈爾大學(Al-Azhar University-Gaza)政治科學教授阿布薩達(Mkhaimar Abusada)表示,「一項歷史中的意外事件,就能合理化以色列對穆斯林所行使的這些宗教自由的限制?巴勒斯坦人才不買帳。」

差異解讀:純粹維安v.s.打破現狀的挑釁

不過,對以色列人來說,加裝安檢門等同挑戰現狀十分荒謬。以色列退休將士赫措格(Michael Herzog)表示,「現狀是被那幾個嘗試闖入聖殿山從事槍枝走私,還殺死2名以色列警察的恐怖分子給改變的。」「問題應該是:為什麼之前都沒有設置額外的維安措施?」

赫措格也批評,現今擁有管理權的約旦「伊斯蘭宗教財產委員會(WAQF)」並有沒能力維持聖殿山區的治安,他舉出,恐怖攻擊發生後「伊斯蘭宗教財產委員會(WAQF)」對事件的聲明中,只有譴責維安不足的問題,卻絲毫沒有提及恐攻事件的發生。

巴勒斯坦的穆斯林在齋戒月期間,在位於耶路撒冷舊城聖殿山的阿克薩清真寺從事禮拜。(美聯社)
巴勒斯坦的穆斯林在齋戒月期間,在位於耶路撒冷舊城聖殿山的阿克薩清真寺從事禮拜。(美聯社)

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也再三保證,以色列絕無改變現狀的意圖,然而,被阻攔朝聖而怒不可遏的巴勒斯坦人卻不買他的帳。阿布薩達就指出,有許多猶太人嘗試違反規定,在聖殿山中進行朝拜,「在他們朝拜的時候,雖然會被以色列警方和伊斯蘭宗教財產委員會警衛阻止,但我們還是看過這樣的舉動。」

巴勒斯坦人將之視為挑釁,並坐實了他們對以色列嘗試改變現狀的指控,「也許那不代表以色列政府或主流民意,但還是有一些極端分子一直喜歡這麼做,這也就是巴勒斯坦人為什麼對以色列起疑的原因。」

歷史詮釋之爭 當今政治現狀改變過去歷史陳述

除了上述政治協議逐漸失去效力的問題以外,以巴雙方對於聖殿山歷史的解讀不同,也是安檢門爭議的主因之一。

任職於「國際危機組織(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的以巴問題資深分析師扎茲伯格(Ofer Zalzberg)指出,穆斯林方拒絕讓非穆斯林進行朝拜的規定「從人權的角度來看,很明顯地,是違反人權的。」不過扎茲伯格也表示,這樣的規定事實上也有傳統根據,早在以色列建國之前,「在馬木路克蘇單國(Mamluk Sultanate)和鄂圖曼土耳其帝國(Ottoman Empire)時期,這裡就禁止任何非穆斯林朝拜。這不是現代巴勒斯坦發明的規矩。」

扎茲伯格也提到,此區的歷史論述在上世紀變得異常多變。若自當今現狀看來,巴勒斯坦人和多數穆斯林國家毫無疑問,一致不願意承認聖殿山與猶太民族的連結;但早在1925年時,約旦官方在聖殿山區所擺放的遊客簽到簿中,卻明明白白地載明,此地曾是西元前900多年前,以色列王國所羅門王的聖殿(Temple of Solomon)舊址。

大批巴勒斯坦的穆斯林在齋戒月期間,在位於耶路撒冷舊城聖殿山的阿克薩清真寺從事禮拜。(美聯社)
大批巴勒斯坦的穆斯林在齋戒月期間,在位於耶路撒冷舊城聖殿山的阿克薩清真寺從事禮拜。(美聯社)

「才不過1個世紀之遙,論述就變調了。現在,絕大多數的巴勒斯坦人都會對此矢口否認,即便這(所羅門王聖殿)已是一項被證實的考古事實。」扎茲伯格解釋,之所以會出現論述髮夾彎,是因為在1930和1940年代,猶太在聖殿山區的歷史未被當地穆斯林視為具有威脅,但以色列勢力入侵的現下,猶太人便成為了聖殿山區的不速之客。

阿布薩達的說法,陳述了穆斯林的擔憂,「如果允許以色列人相信阿克薩清真寺就是建立在他們過去的『聖殿山』上的話,將會是很危險的一件事,因為這代表著,總有一天,猶太人就會摧毀阿克薩清真寺,並且在清真寺的廢墟之中,重建起他們的聖殿。」「這就是穆斯林和巴勒斯坦人最恐懼的事。」

右派成為最大贏家

阿布薩達所提的擔憂,倒也並非杞人憂天。在以色列社會當中,的確有著在聖殿山上建立「第三聖殿」的聲音,而這樣的聲音,在近期的安檢門爭議中,甚至進入了以色列議會當中。

極端民族主義的猶太家園黨(Jewish Home party)黨員斯摩特里奇(Bezalel Smotrich)可說是這一波安檢門爭議中,挑釁意味最濃厚的人了,他站上此次風潮,高喊在聖殿山上重建猶太會堂。稍微溫和一點的,還有與納坦雅胡同屬聯合黨(Likud party)的格里克(Yehuda Glick),訴求讓猶太教徒能與穆斯林比肩,同在聖殿山上朝拜。

不過,總理納坦雅胡的立場卻很清楚,他堅持拒絕打破和平現狀。

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美聯社)
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美聯社)

另一方面,巴勒斯坦的極端分子卻也同樣因著這2周的衝突而蠢蠢欲動。扎茲伯格表示,「巴勒斯坦人當中的氛圍是,當他們看到金屬偵測器被移除時,心裡將它視作為一場勝利。他們接著在想著,要如何利用這場勝利、以及什麼導致了這場勝利?是因為大量信眾的抗爭?我們應該趁勝追擊嗎?是因為訴諸暴力攻擊?這是一場在潰敗之中,乍現出的罕見勝利。」

納坦雅胡維持和平現狀被譏「懦弱」

民調顯示,納坦雅胡拆除安檢門,並監守現狀的姿態,普遍被以色列人視為對暴力和恐怖主義的投降,高達77%的以色列民眾認為,他們的政府在聖殿山維安處理上示弱。納坦雅胡也被以往立場親近的報紙《今日以色列》(Israel Hayom)質疑,為何在安檢門爭議中「表現懦弱」。

奧倫分析,整起事件讓以色列右派明顯獲益,也強化了改變現狀的意圖。人們要求右翼議員「硬起來」,因為納坦雅胡已經投降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