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是發自內心的自省,希望擁有一個健康平和的身心,找出適合自己的方法,養成一種生活的態度,成為智慧養生之道。
你很會養生嗎?很多人注重養生,有人崇尚多喝精力湯、有人多吃五蔬果、有人多喝水、有人學生酮、有人輕斷食、有人做各種運動及功法等等,以上這些方法適合自己嗎?甚或能長期進行嗎?你在不知不覺中是否已走進了養生迷宮?不是應該這樣、不是應該那樣?
為什麼每種養生方法聽起來都有道理,但試了之後,有一段日子覺得還不錯,但久之反而身體沒養好?因為身體的狀況是會改變的,一個養生法可能剛開始對自己的身體現況真的有幫助,但這養生法不見得長期繼續適用,因此自己必須隨時懂得調整,而不是一味盲修瞎練。
此外,還有一個關鍵因素是:捨本逐末,沒有把最大責任歸因於自己的生活態度。
血對於身體的重要性不可言喻;肝主藏血,在不耗血氣的前提下,又能夠補血,將更能好好養肝。
比方說,一定要注意睡眠。中醫說臥則血歸於肝。很多人工作忙,精神緊張,經常超負荷工作,也不管肝的健康,到了該睡覺的時候不睡覺,血無法歸於肝,如果肝長時間缺血就會身體疲乏、脾氣暴躁,工作效率也會下降。尤其是在凌晨一點至三點是肝經當令的時間,這個時候熟睡能夠得到最好的休息,從而使肝血充盈,腎陽旺盛,反之則耗血氣。
此外,要善待脾胃,因為脾胃主水穀運化,其他臟腑所需的氣血需要進食後經過脾胃運化而生。換言之,如果脾胃不好,水穀的運送不良,即使進補,身體也無法好好吸收,更不用談改善體質、活化細胞。
在坊間常可看到多喝水的好處,實不知,當你脾胃虛弱時,水穀的運送就不可能是照單全收,而會滯留體內,久之成為濕寒的環境,當臟腑受制於濕寒時,身體機能的生發便漸漸無法伸展,整體而言,就是百病起於寒。
在飲食上,我們需要多了解吃喝後身體的反應,比如說寒涼冷飲後,身體動作變得較為遲緩、笨重;吃過多或過久沒有鹹味的飲食,身體感到沒有力氣,也變得比較怕冷;咖啡、飲酒容易刺激脾胃,小酌尚得放鬆之功,多則神經緊綁、心亂如麻;果汁、生冷瓜果等,會加重腹瀉。
早晨七點至九點是胃經當令的時刻,這時候吃飯是最容易被身體吸收,但現代人太忙碌,往往因為前晚晚睡,次日因睡眠不足而沒胃口,所以不吃早餐,或草草吃點東西就上班上學去了,殊不知這樣的習慣正在身體不斷惡性循環的開始。不但沒養好胃,又損傷了肝。
肝的正向能量主計謀、謀慮;負面情緒主憤怒、指責。肝經淤堵的人容易憤怒,好攻擊指責,反應出來的症狀包括:胸部脹滿、噁心嘔逆、消化不良、臉部灰濛無光澤、咽喉乾澀、脹氣、遺尿等。
胃的正向能量主接納、豁達,負面情緒主急躁。胃經淤堵的人做事容易著急、臉部容易長粉刺、身體容易出現廱膿,反應出來的症狀包括:經常打寒顫、呻吟、哈欠、心神不寧、額頭發黑等。
養好胃,自然有利造血養肝;同樣的,注重休息、睡眠與休養,將有利維護肝,進而肝血充盈,滋養脾胃。
你的思惟正向否?身體是否有反應出任何症狀?如果已出現警訊,請不要依賴藥物短暫的處理,一味得過且過,不是善待身體的方法。如果我們一直是以應付的態度日復一日,日積月累有可能成為腫瘤的伏筆,這時再自怨自艾,時不我與。
作者介紹|仲美藍
八正文化總編輯,幾年前出版《飯水分離陰陽飲食法》一書,自此在臺灣、香港、馬來西亞等華人地區致力推廣顛覆傳統、打破多喝水飲食迷思的概念,海內外許許多多讀者藉此得以改善身體宿疾、重獲健康。與社長陳昭川先生一同創辦澐知道瑜伽教室並教授「提陽智慧斷食課程」,提倡及推廣提陽造血論,經常行腳於山林間親吻大地,也是綠學院的綠色帶路人。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綠學院(原標題:你的本來面目是誰?)
責任編輯/連珮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