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太空船專家:《地心引力》很有啟發

2014-03-06 19:03

? 人氣

《地心引力》對中國很有啟發。(取自網路)

《地心引力》對中國很有啟發。(取自網路)

囊括奧斯卡多項大獎的《地心引力》(Gravity)雖是科幻電影,卻對中國的航太事業發展帶來啟發,包括面對太空碎片襲擊,從艙外回到艙內的緊急措施等,均有現實意義。中國太空專家風趣說,美國太空人若要操作中國太空船求生,必須學好中文。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中國全國人大代表、航太科技集團第五研究院載人飛船(太空船)系統總設計師張柏楠,從小就是一個科幻迷。他非常喜歡《地心引力》這部電影,帶來很多「啟發」,吸引大眾對探索太空的興趣。

張柏楠6日接受《新華社》專訪時說,電影中有很多想像的成分,「也有很多不符合中國載人航太的實際,但裡面有很多可以啟發我們的地方。」首先是「片中提到空間(太空)碎片防護,這是載人航太從設計上必須考慮的因素。」

電影中,太空碎片襲擊正在修理哈勃太空望遠鏡的美國太空人(陸稱航太員),4名太空人中僅1人進入中國「天宮」號太空實驗室,並搭乘「神舟」號太空船安全返回地球。張柏楠說,載人航太要保證太空人的安全,一定要考慮各種情況,如「近地軌道的空間碎片和微流星,就是比較苛刻的一種環境。」

52歲的張柏楠表示,儘管電影裡太空碎片的場面很誇張,但人類若拿不出行動共同保護地球近地軌道,也許有一天量達到一定程度,有可能會出現電影拍出的可怕景象。「這部電影就是一個重要的提醒,不僅為我們展現了太空之美,也為我們展現了太空的危險。載人航太是高風險的。」

他還說,也許有一天,中國的航天器真的有機會拯救美國太空人,不過,「他們必須得學好中文。」影片中,美國太空人由於無法讀懂艙內的中文操作系統險些無法回到地球。該片在中國上映迄今票房達4億5000多萬人民幣,是該片至今在海外的最大票房。

除此,電影中還有一些細節上的啟發,如美國太空人需要從艙外緊急進入艙內避險,「這也類似於一個模擬,萬一出現這樣的緊急情況,怎麼能夠保證人快速回到艙內。」「真要進去,要做很多準備,不是外邊敲敲門就能進去,但這些可以在設計中考慮。」

據公開資料,1971年蘇聯「聯盟」11號太空船成功完成對接後,由於艙門氣密開啟錯誤,導致空氣洩光,3名穿著普通工作服的太空人數分鐘內喪命,可見艙門關啟之重要。真實版的《地心引力》,也曾在1969年蘇聯「聯盟」5號太空船返回時發生過,返回艙與推進艙一度無法分開,險象環生,只是不像電影般戲劇化。

電影《地心引力》片段(轉載自Youtube)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