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月庵專文(下):中華雅道,畢竟不頹

2014-12-12 05:24

? 人氣

藏書家韋力在芷蘭齋書房接受訪問。(取自南方都市報南都網)

藏書家韋力在芷蘭齋書房接受訪問。(取自南方都市報南都網)

私家藏書由盛到衰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一理想生活模式,在明清易代之際,受到戰火波及,曾經中斷了一段時間。等到清朝統治穩固,社會平靜,便又重新恢復。乾嘉時期最有名的藏書家黃丕烈,翻看他的年譜,實在也就是「為了書籍的一生」,而其「藏而能鑒,鑒而能讀,讀而能校,校而能刊,刊而能善」的生平本色,則是晚明以來藏書文化薈萃縮影,也可視為這一傳統的巔峰標誌:藏書家未必是學者,未必是顯宦,更不一定是富豪,卻僅僅因為愛書、藏書、流通書籍、刊刻善本,而擁有了一方寬廣的天地,為世所重,為後人所景仰。

晚清到民國,西風東漸,西洋船堅砲利威脅之下,中國傳統文化與日俱頹,傳統私家藏書也漸見衰微。一九一九年「五四」前後的新文化運動,毋寧是對於這一傳統的一大打擊。「把線裝書通通丟到茅坑裡去!」吳稚暉這句話後面,雖還補了一句「六十年後撈起來再看不遲。」卻已註定江南藏書樓多少宋槧元刊花果飄零,甚至飄洋過海,淪落異鄉的命運。甚且由於國事蜩螗,戰亂連年,「亂世重黃金」,晚明以來藏書文化,至此風雨飄搖,斯文一脈,不絕如縷。

(宋刻本《施顧註蘇詩》歷經火劫留下的痕跡。/新經典文化提供)


一九四九年,內戰結束,中共建國。「太平寶舊書」,照理私家藏書傳統恢復可期,誰知在完成沒收「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財產之後,一九五六年,中共又針對「民族資本家、私營個體勞動者」,發動社會主義改造運動,表面說是「公私合營」,實際上「化私為公」,幾乎也就是公營了。在此政策下江南藏書文化場域裡的書客、書船、書友多半被風吹雨打去,供應網路瀕臨瓦解,私家藏書供給由線化為點,頓形困難。

一九六六年,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揭開序幕,四海沸騰,神州大地天翻地覆。「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一一遭到剷除,份屬「四舊」的古籍善本,宛如燙手山芋,沒收的沒收,毀棄的毀棄,更多的是被打成紙漿,造成還魂紙。影響更深遠的是,在「靈魂深處鬧革命」、「狠批私字一閃念」的絕對實踐之下,奠基於私人「閒」「趣」空間的私家藏書文化傳統,至此毫無立足之地,算是被一整個連根拔起了。

古書是一種修行

談論《書之美:一個藏書者的視界》,探看韋力這個人,倘若不能將之擺放到上述歷史脈絡、藏書傳統,薄薄不過四篇文章的這本書,與區區一位「古籍愛好者」,或者都要被看輕看偏了。

韋力出生於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中期,恰當文化大革命之時,工農兵抬頭,大雅久不作,知識份子都成了「臭老九」,文人雅士一概掃入「二流堂」。因為年紀小,浩劫衝擊相對有限,這是他的幸!改革開放之後,因緣際會,得列商賈之列,奮身拚搏,貿易賺了錢,卻無「大腕」習氣,恂恂然一君子,這是他的奇!而後,一頭栽進收藏的世界裡,先是糧票,然後是古籍。無論那一種,讓人驚訝的是,其凝神致志的精神,竟然與明末祁承燁〈澹生堂藏書約〉若合符節:

.夫購書無他術。眼界欲寬,精神欲注,而心思欲巧。

.夫藏書之要在識鑒,而識鑒所用者在審輕重,辯真偽,覈名實,權緩急而別品類,如此而已。

而這,當也就是他所稱:

收藏的一大誤區是作為一種消遣。我對此並不反對,但若想收到真正有價值的東西或形成自己的思想體系,必須對所藏之物有所了解。古人講究「不破不立」,「破」的前提是要通讀,否則,你沾沾自得的發現,豈不知是古人早已嚼爛的東西。讀書的廣與博是收藏古書的基點。

如此的認知,擺在明清大藏書家之中,或屬平常。放在二十一世紀,資本主義浪潮掩襲,商品經濟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收藏」被當作一種投資手段,古籍善本與書畫文物同被視為炒作標的物的中國拍賣市場裡,則如空谷足音,杳然少聞了。「我收藏的書,從不賣出。」「如果你不能將收藏昇華,只停留在聚物的層面,就沒有太大意義,只是一個倉庫管理員而已。」「我想做的,就是通過貌似菁英示範的方式告訴人們什麼才是值得追崇的,什麼才是真正的優雅。」韋力斬然而言,隱隱卻有一種與世道背離的孤高。

甚至,當我們更深入去了解這位收藏古籍善本超過三十萬卷,宋槧元刊多有,中國當代最受推崇的「古籍愛好者」(韋力習慣以此自稱),或將發現他對於古籍的愛好,實已接近宗教情懷的虔誠,他不抽菸、不喝酒,極少應酬,也不出門旅行;很少吃肉或海鮮,家中飯桌上超過兩樣菜,便覺得過剩。太太說他無趣,他也覺得自己不合時宜,原因是他的生活裡,除了工作,幾乎全數交給古書了——求書讀書校書補書整書刻書製紙——內心裡則是「一個單純愛讀書的老式人。有一些意興闌珊,但始終一意孤行。」

於韋力,古書或者不僅是書,而是一種人間修行了。讀完《書之美:一個藏書者的視界》的人,想必心有戚戚焉。

(明萬曆年間的手稿本《冊立光宗儀注稿》,有朱國祚(明萬曆十一年的狀元)所留修改痕跡迹。/新經典文化提供)

結語

從歷史脈絡來看,相對於解放之前便已極其活躍的鄭振鐸、阿英、黃裳、唐弢、周叔弢……這些老一輩藏書家,韋力堪稱中共建國之後,真正第一代的私人藏書家。出現於上個世紀「改革開放」之後,亦自有其時代意義。而其個人特質,更彰顯了中國傳統文化積累之厚實與希望:

半晌,老者咳嗽一下,底氣很足,十分洪亮,在屋裡蕩來蕩去。王一生忽然目光短了,發覺了眾人,輕輕地掙了一下,卻動不了。老者推開攙的人,向前邁了幾步,立定,雙手合在腹前摩挲了一下,朗聲叫道:「後生,老朽身有不便,不能親赴沙場。命人傳棋,實出無奈。你小小年紀,就有這般棋道,我看了,匯道禪於一爐,神機妙算,先聲有勢,後發制人,遣龍治水,氣貫陰陽,古今儒將,不過如此。老朽有幸與你接手,感觸不少,中華棋道,畢竟不頹,願與你做個忘年之交。老朽這盤棋下到這裡,權做賞玩,不知你可願意平手言和,給老朽一點面子?」

阿城小說〈棋王〉片段。一九八四年,此篇甫出,轟動一時,海內外紛紛傳誦。所講的是一個象棋愛好者,生死以之的故事。翻覽細讀,讓人感覺彷彿在百廢待舉,一片荒涼的土地裡,看到了腳下新萌的綠芽,暗夜天空裡的一道曙光。

三十年過去,中國富強了而未必康樂,崛起了而未必行遠。「荒涼」像個幽靈,依然在神州大地徘徊。《書之美:一個藏書者的視界》非虛構,翻讀一過,卻讓人有著〈棋王〉相同感受,想到了王一生,想到了韋力,看到了八個字,彷彿又有了一些樂觀的期待:

中華雅道,畢竟不頹!

23654aa*作者為作家、藏書家(本文為《書之美─一個藏書者的視界》導讀)


小檔案:《書之美─一個藏書家的視界》為慶山(以安妮寶貝成名的網路小說作家)以隨筆形式訪談藏書家韋力,書由新經典文化出版。韋力係當代中國民間收藏古籍善本最多的人,所收古籍逾七萬冊,明版收逾八百部,著有《古書收藏》、《古籍善本》、《批校本》、《芷蘭齋書跋初集》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