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月庵專文(下):中華雅道,畢竟不頹

2014-12-12 05:24

? 人氣

藏書家韋力在芷蘭齋書房接受訪問。(取自南方都市報南都網)

藏書家韋力在芷蘭齋書房接受訪問。(取自南方都市報南都網)

私家藏書由盛到衰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一理想生活模式,在明清易代之際,受到戰火波及,曾經中斷了一段時間。等到清朝統治穩固,社會平靜,便又重新恢復。乾嘉時期最有名的藏書家黃丕烈,翻看他的年譜,實在也就是「為了書籍的一生」,而其「藏而能鑒,鑒而能讀,讀而能校,校而能刊,刊而能善」的生平本色,則是晚明以來藏書文化薈萃縮影,也可視為這一傳統的巔峰標誌:藏書家未必是學者,未必是顯宦,更不一定是富豪,卻僅僅因為愛書、藏書、流通書籍、刊刻善本,而擁有了一方寬廣的天地,為世所重,為後人所景仰。

晚清到民國,西風東漸,西洋船堅砲利威脅之下,中國傳統文化與日俱頹,傳統私家藏書也漸見衰微。一九一九年「五四」前後的新文化運動,毋寧是對於這一傳統的一大打擊。「把線裝書通通丟到茅坑裡去!」吳稚暉這句話後面,雖還補了一句「六十年後撈起來再看不遲。」卻已註定江南藏書樓多少宋槧元刊花果飄零,甚至飄洋過海,淪落異鄉的命運。甚且由於國事蜩螗,戰亂連年,「亂世重黃金」,晚明以來藏書文化,至此風雨飄搖,斯文一脈,不絕如縷。

(宋刻本《施顧註蘇詩》歷經火劫留下的痕跡。/新經典文化提供)


一九四九年,內戰結束,中共建國。「太平寶舊書」,照理私家藏書傳統恢復可期,誰知在完成沒收「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財產之後,一九五六年,中共又針對「民族資本家、私營個體勞動者」,發動社會主義改造運動,表面說是「公私合營」,實際上「化私為公」,幾乎也就是公營了。在此政策下江南藏書文化場域裡的書客、書船、書友多半被風吹雨打去,供應網路瀕臨瓦解,私家藏書供給由線化為點,頓形困難。

一九六六年,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揭開序幕,四海沸騰,神州大地天翻地覆。「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一一遭到剷除,份屬「四舊」的古籍善本,宛如燙手山芋,沒收的沒收,毀棄的毀棄,更多的是被打成紙漿,造成還魂紙。影響更深遠的是,在「靈魂深處鬧革命」、「狠批私字一閃念」的絕對實踐之下,奠基於私人「閒」「趣」空間的私家藏書文化傳統,至此毫無立足之地,算是被一整個連根拔起了。

古書是一種修行

談論《書之美:一個藏書者的視界》,探看韋力這個人,倘若不能將之擺放到上述歷史脈絡、藏書傳統,薄薄不過四篇文章的這本書,與區區一位「古籍愛好者」,或者都要被看輕看偏了。

韋力出生於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中期,恰當文化大革命之時,工農兵抬頭,大雅久不作,知識份子都成了「臭老九」,文人雅士一概掃入「二流堂」。因為年紀小,浩劫衝擊相對有限,這是他的幸!改革開放之後,因緣際會,得列商賈之列,奮身拚搏,貿易賺了錢,卻無「大腕」習氣,恂恂然一君子,這是他的奇!而後,一頭栽進收藏的世界裡,先是糧票,然後是古籍。無論那一種,讓人驚訝的是,其凝神致志的精神,竟然與明末祁承燁〈澹生堂藏書約〉若合符節: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