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一觀點:沒了英國的歐盟何去何從?

2017-03-17 06:24

? 人氣

3. 這麼臭屁的英國人混進原本是法德經營的場子裡,自然不易就範而顯得隔隔不入。英國當初僅為共同市場的經濟利益而來,對法德《歐洲聯邦國》的偉大夢想,不但自始沒有興趣恐怕也想從中破壞。所以英國對《歐洲經濟共同體》所倡導的外交、人權、申根簽證、司法、治安、財稅、貨幣等一連串與經貿沒有直接關聯的整合,都扮演著踩剎車的角色;其中對得遵守歐洲法院判決的部份,更覺得難以忍受,最後終於選擇離去。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4. 對歐盟來說,英國是個強勢的經濟體,若能留在歐盟當然利多於弊,英國除能提供一個大市場外,也是歐盟財政上的重要金主;如今英國棄歐盟而去,若由反面去推斷,歐盟受的傷,當然會比英國重。英國離開後,歐盟現有27個會員國大概可劃分為3大類:一為經濟情況比較好的西北歐國家像是德國、荷蘭或芬蘭等;二為被強勢歐元壓得產業喪失競爭力、經濟顯得有氣無力的南歐國家如義大利、西班牙或最慘的希臘等,第三類就是一大群經濟有待提攜的東歐國家。

5. 歐盟3月1日所公布的:沒了英國的27國歐盟將何去何從的白皮書中,對今後的走向例舉下列5種選項:1.維持現狀(Carrying on) ,2.回到從前只做經濟的整合(Nothing but the Single Market),3.依各國意願分組整合(Those who want more do more),4.聚焦於有效率的整合項目(Doing less more efficiently)或,5.大家全面性地進行深度整合(Doing much more together)等。其中只有第3種整合和過去不同,它容許少部份國家可以丟下其他的人,結伴先行;其餘的選項基本上和目前一樣,都是大家綁在一起地共進退。

6. 若由荷蘭人的角度去看,維持目前病態的現狀、或大家綁在一起大步往《歐洲聯邦國》的方向進行更深度的整合等2個選項,可說是根本不用考慮的方向,其餘則有討論的空間;而德國總理梅克爾本人據傳支持依各國意願分組整合的第3選項(英文媒體稱為:Multi-speed Europe),她認為有意願要快走、想進行更深度整合的少部份國家,應容許個別地逕行往前走,不用大家相互地綁在一起、攪和在一起,致改革動彈不得。

德國總理梅克爾。(美聯社)
德國總理梅克爾認為,有意願要快走、想進行更深度整合的少部份國家,應容許個別地逕行往前走,不用大家相互地綁在一起、攪和在一起,致改革動彈不得。(資料照,美聯社)

7. 平心而論,歐盟白皮書只是提供會員國討論的一個基礎而已,歐盟自己一點都做不了主。因為歐盟的權力來源是會員國用條約所施予,他們隨時可以像英國一樣說抽腿就抽腿;而且歐盟也沒有課稅的權力和對象,所有的預算都是會員國按極小比例的GDP貢獻出來,故可說是個阮囊羞澀的窮措大,況且也沒有軍隊;若與正常的國家相比,歐盟就像大國養的一個管家或策士罷了。因此,歐盟的何去何從,得靠會員國集體決定,尤其是出得起錢的大國意見,更是重要。

8. 絕大部份的歐盟會員國都是民主國家,政府權力的行使端賴民意的走向。3月15日荷蘭要舉行國會第二院的大選;4月23日法國舉行第一輪的總統選舉,若沒人過半時,5月7日得再舉行第二輪;9月24日換德國的大選上場;義大利國會議員的選舉則在明(2018)年5月23日前,隨時也會上演。目前先進國家的民粹高漲,各國凡舉反歐大旗的急先鋒選情全都領先,狀況看起來頗令人憂心。然荷蘭、德國、和義大利都是議會民主,議員諸公人數眾多、黨派分岐,在七嘴八舌下國家不易走向極端;可是法國是總統制,若目前民調居於領先地位,一向誓言退出歐盟的候選人Marine Le Pen女士要是勝出,我想歐盟解體之日,就真的可以倒數計時了。

9. 令世人欽羨的歐盟,一向是法治菁英心目中的民主典範,可說是人類理性文明的極致表現;如今物換星移,眼看將要不敵人類自私貪婪、自我中心的本性,而被掃進歷史洪流裡。在旁看熱鬧之餘,心中難免會有幾分唏噓。

*作者為駐荷代表處經濟組組長,本文授權轉載自荷蘭-歐盟經貿觀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