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慶餘專欄:中華文化不等於「中國化」

2016-11-28 07:10

? 人氣

中華文化總會長劉兆玄22日出面召開記者會,宣佈辭去總會長一職,並於記者會後轉身離去。(顏麟宇攝)

中華文化總會長劉兆玄22日出面召開記者會,宣佈辭去總會長一職,並於記者會後轉身離去。(顏麟宇攝)

聲稱文化總會是「民間團體」而拒絕移交的劉兆玄,在頑抗無效後,不得不悻悻然離職,離任前還暗諷蔡英文不要「一手當會長,一手去中國化」。很顯然劉兆玄已把文化總會視為「中國化」的工具。這不只是政治誤導,也是文化偏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文化有自然流傳的部分,有刻意人為的部分。前者像源自近東、遠東、南亞的古代文化,經過廣泛流傳涵化,已成為近現化文明的重要成分,例如近中東與巴比倫文化的關係,東北亞丶東南亞與中華文化的關係。沒有人會以為這就是「巴比倫化」丶「中國化」。

而刻意人為的部分,本質是洗腦,如中國漢代開始將思想統一,將儒家「帝王御用化」丶「三綱五常化」、「以孝治天下」(「移孝作忠」、「求忠臣於孝子之門」),洗腦久了,加上士大夫賣力推動,這些刻意人為的東西就變成文化,形成「超穩定系統」。這在民主時代或公民社會中,是非常壞的文化,它的目的是瓦解人格獨立,替帝王及專制獨裁製造奴才、順民。國民黨統治下的台灣及中共統治下的中國大陸,流行及宣揚的就是這種壞的中華文化。

劉兆玄把文化總會視為「中國化」的工具,強調的是文化刻意人為的部分,也就是政治洗腦的部分。他是「黨國之子」,是帝王兼黨國意識教育出來的人,他有這種偏差思想,一點都不令人意外。看看他以上官鼎為筆名寫的小說,充滿盲目陳腐的忠君愛國丶教忠講孝濫套(當時至少有三人共用上官鼎筆名,其他二人並未如此迂腐),比絕大多數武俠作家嚴重,就知道他中「壞的中華文化」之毒有多深了。

劉兆玄擔任文總會長任內舉辦的「兩岸漢字藝術節」頗有口碑。(圖為2011第二屆/新華網)
劉兆玄擔任文總會長任內舉辦的「兩岸漢字藝術節」頗有口碑。(圖為2011第二屆/新華網)

為什麼他要把中華文化做為「中國化」工具?因為台灣主體意識日益發展,帝王及黨國思想迅速退位,不利於專制制度統治,因此必須在中共完成台灣統一大業之前,先讓兩岸文化再統一,製造新的奴才及順民,以利「中國統一」。他被馬英九派仼文化總會會長後,曾赴總統府做專題報告,對座中文武大員說,ECFA簽訂後,未來兩岸無可避免要談政治議題,在此之前應先談文化,「中華文化是兩岸最大公約數」。

中共既反民主,又蔑視法治,個個統治者都像帝王,民主在中國根本沒有前途(設計「和平演變亅的西方人犯了一個最大錯誤,以為經濟發展必會帶來民主發展,不知道中國崛起後,下一步就是用他們的「中國模式」來顛覆民主制度及民主普世價值)。在這種情況下,中華文化要扮演「兩岸最大公約數」,只有一種可能,就是台灣「復興亅壞的中華文化,向中共看齊。而劉兆玄恰恰認為中華文化復興總會適合這個角色。

文化是一種長期累積的力量,有了台灣自日治時期到國府統治時期的議會及民主運動,公民社會逐漸成熟,民主意識大行(即透過選票換掉不適仼的政黨及政治人物),才有二0一四的太陽花學運、二O一五的中學生反課綱運動,終至國民黨徹底下台,民進黨完全執政。

這中間,歷史課程起了極大作用。很多老師相信一九九七年開始實施的《認識台灣·歷史篇》,把第一課從「北京人」、「我們的祖先是黃帝」,變成「福爾摩沙」、「南島語族」,對年輕人的思想啓蒙及主體意識覺醒非常有助,年輕人的改變也造成台灣選舉結果的大改變。這就難怪二O一四大選後,馬英九(包括劉兆玄等人)要積極推動課綱微調及「文化統一」,來扭轉這個趨勢了。

為了建立及強化民主社會的主體意識,中華文化中壞的(政治冼腦)部分必須予以掦棄。但這絕不是不分青紅皂白的反對中華文化或去中華文化,而是維新式的去蕪存菁。中華文化並不等於「中國化」(何況古代中國也不同於現代國家主義式的中國),猶如「去壞的中華文化」不等於「去中國化」。中華文化絕不是一些激進獨派人士所以為的「異質文化」,相反,它是台灣文化中的重要成分,和南島、荷蘭、鄭氏、清代、日本、歐美等因素共同組成「台灣文化」。

兩岸合編的「中華語文大辭典」也是劉兆玄會長任內的成績。(中評社)
兩岸合編的「中華語文大辭典」也是劉兆玄會長任內的成績。(中評社)

台灣的文字主要是中文。台語源自閩語粵語。絕大多數台灣人的祖先都共同創造並承襲了中華文化(佛教、道教及關公、媽祖等民俗信仰皆是)。古代中國的詩詞歌賦及先秦諸子百家豐富了一代又一代台灣人。你可以不喜歡炎黃子孫論,但不能否定漢人論。你可以不喜歡孔子的正名丶封建丶排外說,但你不能不佩服他的諸多人生哲理,尤其不能不尊敬孟子那種先秦諸子式的自由奔放及民本思想。戰國時代齊國設立的稷下學宮,吸引各國知識分子入駐,西方同時代的柏拉圖及亞里斯多德學園,未必能像它孕育丶激盪出那麼多偉大思想及傑出思想家(孟子丶荀子丶鄒衍等),形成「稷下學風」。甚至東漢的氣節、魏晉的風度,在世界「知識分子史」上,也是遙遙領先。

一九六七年中華文化總會成立,是為了中共文革正在大肆破壞中華文化,中華民國自認維護中華文化有責。如今文革雖已結束,張戎《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及京夫子《血色京畿》裡令人驚悚的鬥爭場面及非人行為,卻已成為中國大陸文化及人性的一環。國共內戰雖是六七十年前往事,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台灣完全無涉,中共卻強迫認定台灣是它的一省,用它否定中華民國的生存權及獨立權,哪怕中華民國已是主權在民的民主國家。同時文革的打砸搶也化身為中國式霸凌,對台灣人的國格及國家認同極盡打壓,對被胡亂認定為台獨的台灣人欺凌備至。中華文化「以和為貴」「與人為善」「不為已甚」的良性一面全部流失。

中華文化不等於「中國化」。台灣人身上有著漢人血脈,留着中華文化根苗。中華民國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中國」,但仍是自我定義的中國。因此,對於中華文化良性的一面,如王道思想而非霸道思想(孟子在稷下時,齊宣文問他:「可否談些齊桓、晉文的事?」孟子說:「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如果有,也只是王道之事。」)、如「唯仁者為能以大事小,唯智者能為以小事大」、「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亅,台灣人都應努力奉行,培養浩然之氣,讓中國大陸流失的良性中華文化在台灣滋長翻新丶與時俱進。中華文化復興總會如果今後還有什麼責任,這就是責任。

*作者時事評論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