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真心話》90%心臟靠儀器運作…鬼門關回頭後,蔣顯斌靠「Giloo」再為台灣紀錄片拚一回

2019-08-19 08:20

? 人氣

第一回被迫休息,蔣顯斌沉澱1年後,找到夥伴創立CNEX基金會,撿回青澀時期的藝文夢,投身紀錄片產業,但第二回動刀的經驗,他卻鮮少對外談起。(盧逸峰攝)

第一回被迫休息,蔣顯斌沉澱1年後,找到夥伴創立CNEX基金會,撿回青澀時期的藝文夢,投身紀錄片產業,但第二回動刀的經驗,他卻鮮少對外談起。(盧逸峰攝)

「醫生檢查出來後說,從現在到開刀都要很小心,上下樓梯、開會、打牌自摸都要小心,只要血壓一高就可能爆掉。」蔣顯斌談的,是2013年診斷出的心臟動脈瘤。他的人生進過2次手術房,頭一回2004年,扛著九死一生的新浪網往上衝,在中國闖出2、3億用戶,卻累壞身體,動了心臟手術。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第一回被迫休息,蔣顯斌沉澱1年後,找到夥伴創立CNEX基金會,撿回青澀時期的藝文夢,投身紀錄片產業,但第二回動刀的經驗,他卻鮮少對外談起。

20190818-SMG0034-E01-蔣顯斌小檔案
 

鬼門關前走一回 反讓蔣顯斌發現自己「想做的事」

「第一次2004的刀比較容易,但我2013年意外發現,有個動脈瘤,開了7個小時的手術,把我主動脈換成人工的,裝了心臟起搏器,現在百分之90的心臟,是靠它在跳。」蔣顯斌回憶,當時開完刀後,他身體等於全部「歸零」,連下床、坐椅子都有困難,中間還經歷一次小中風,花了2、3年,才終於能走樓梯。

當時他把工作都交給夥伴,由陳玲珍接任CNEX執行長,「我大概有3年時間,是在完全閉關的狀態,一直到這2年,狀態比較恢復,才可以常態性回來工作。」

人生再度被迫休息,蔣顯斌至此又有新領悟,「我等於鬼門關前走一次,對於死亡這件事並不害怕,這是之前沒有意料到;很多人都勸我,說已經做夠多,該好好休息,但經歷這件事,反而發現我是喜歡做事的人,發現時間很可貴。」

20190815-新浪網創辦人、CNEX董事長蔣顯斌接受《風傳媒》專訪。(盧逸峰攝)
人生再度被迫休息,蔣顯斌至此又有新領悟。(盧逸峰攝)

想做的事實在太多,其中一個,就是CNEX頻道於中華電信MOD上線,同樣是專門放映紀錄片的,「就那時候坐在醫院裡2個月,發現電視實在太難看了!」蔣顯斌笑稱,都是重播又重播,都是同樣的口水,就想說做個自己的頻道,專門播紀錄片。

(延伸閱讀:名人真心話》「紀錄片是台灣的好牌!」CNEX董事長蔣顯斌:把這張牌打好,就會是華人世界標竿

串流平台的戰國時代 他用紀錄片頻道Giloo打出獨特識別度

蔣顯斌的另一個實驗,是Giloo平台在2017年正式上線,名字取自於閩南語「紀錄」發音,上頭沒有別的,就只放紀錄片,在已進入戰國時代的各家串流平台裡,打出獨特的識別度。

「現在很多觀眾,是從線性轉移到非線性,以前是看電視,現在是點播,很多就是OTT, 幾個OTT巨頭也有很好的紀錄片,但其實多是金字塔非常頂端、在電影節或影展嶄露頭角的,才會收錄進去,」談起成立Giloo的緣由,蔣顯斌感嘆說:「但很多紀錄片還存在洪流中,是看不見的。」

台灣紀錄片走到今日,從吳乙峰的《生命》,顏蘭權與莊益增的《無米樂》,到CNEX自家的《不老騎士》,乃至齊柏林的《看見台灣,觀眾對於這種紀實、略偏小眾的影片型式,開始逐漸熟悉。

不過,即便戲院開始願意上映,各種主題影展也百花齊放,但蔣顯斌認為,紀錄片在商業市場上,仍是不容易,「你看紀錄片就算上院線,可能下周就遇到《蜘蛛人》、《玩具總動員》,在大型OTT平台上有很多片子,但也不容易和純娛樂、純綜藝的拚。」

有鑑於此,從年少時代就對紀錄片著迷、扶植相關工作者多年的他,決定利用網路時代的優勢,尋找更垂直的分眾,「從產業來想,是能不能集合一批為紀錄片而來的觀眾、發燒友,抓出來後,讓他們變成經濟的循環,有些人可能是為了一部片而來,有些人是為了文本而來,就是一種實驗。」

20190818-電影、電視、電視劇、串流平台、紀錄片、影視、影音、多媒體。示意圖。(取自mohamed_hassan@pixabay/CC0)
面對琳瑯滿目的OTT平台,以及更花樣百出的其他影音產品,不少業內人士擔憂,「只做紀錄片,真的能夠長久持續嗎?」示意圖。(取自mohamed_hassan@pixabay/CC0)

實驗還真的是實驗。Giloo上線至今,即便在觀眾、影迷之間享有口碑,但面對琳瑯滿目的OTT平台,以及更花樣百出的其他影音產品,不少業內人士也都擔憂,只做紀錄片,真的能夠長久持續嗎?

對此蔣顯斌坦言,「Giloo過去1年多來,一直在摸產品的樣貌。」他指出,目前其實還沒真正開始行銷,但從用戶來說,可以看到核心的觀眾聚集,會願意來的,一是對紀錄片有興趣,二是願意用這種方法看議題跟美學的人,對此他直呼,「非常特別。」

Giloo周六上午場滿座!看紀錄片的觀眾都是哪些人?

近來Giloo與誠品電影院合作,推出「當代紀實電影院」系列活動,每周六上午,固定在電影院放映Giloo挑選的片單,蔣顯斌以此指出,星期六上午10時半,居然可以坐滿100人的廳,甚至要換到180人的位子,「要我自己禮拜六上午10點多,跑到松菸看一部很硬的片子⋯⋯」說著他露出苦笑。

後來出於好奇,蔣顯斌特地跑去現場,想看觀眾到底都是些什麼人,「都很年輕,25到35左右的年輕人;我很訝異,台灣新一代對影像很渴望,會透過影像去看一些很硬的議題,我們的主要用戶,也是在這個年齡層之間。」

(延伸閱讀:名人真心話》10分鐘都嫌太長!抖音、Youtube讓影片越來越短 蔣顯斌期待新世代說自己的故事

蔣顯斌指出,這些影片在線上甚至線下的活動,對群眾號召力都很大,他並從行銷方向談到,如近期要舉辦以文學為主題的線上影展,也會有線下的放映合作,「不容易欸,要有主題、時序去梳理國際跟華人世界的片子,找專業寫手分析,還要找重量級人物來映後分享,可以把我們想成有點像電影節,但不是實體、密集的,是架構在OTT平台上,有線上、線下的可能性。」

20190818-電影、電影院、紀錄片、放映、投影機。示意圖。(取自H4roldas@pixabay/CC0)
蔣顯斌談到,近期要舉辦以文學為主題的線上影展,也會有線下的放映合作。示意圖。(取自H4roldas@pixabay/CC0)

立身串流平台各立山頭的時代,蔣顯斌則認為,Giloo的競爭對手,並非像Netflix等平台,「那些平台是量販通路,有更多player進場, Giloo服務的,是一些對影像中的知識跟力量,有渴望的人。」

蔣顯斌也坦言,這個領域目前還不是熱門領域,比起競爭,大家比較是合作,包括影展、片商,大家都是一起來,想讓整體音量跟需求擴大,「紀錄片一直是非常社會性的,即便是公司,也是社會企業的概念,大家都是想為這個平台,找到可以持續的循環,我們也會想在台灣,為紀錄片的這件事,打造一個可持續的平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

吳尚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