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銘專欄:UBER真能賠出一條康莊大道來?

2016-09-02 06:50

? 人氣

換言之,好不容易取得大眾市場的Uber,會不會在要開始收割羊毛時,發現其實比現有計程車更貴的大眾接送服務市場並不存在,或者不夠大到支撐它現有六百六十億美元的估值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而後面這些瘋狂灌大筆資金到Uber的機構投資人們,手上都有遠比我們更詳細的財務報表,難道他們都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嗎?

事實上是他們一定有思考過,但他們肯定是覺得以優先股的方式投資的話,就算Uber上市時市值無法超越六百六十億美元,他們還是可以連本帶利回收回來。

我們知道Uber在公司歷史上總共募了八十七億多美金的股權投資,以及二十七億五千萬美元的債權投資,加起來總共是一百一十四億六千萬美元的外部資金。這些資金如果不是優先股就是債務,其清償順序都在創辦團隊和員工之前。

如果我們不考慮任何合約綁定的債務利息和可轉債優先股利息,並忽視其他特殊條款,那麼Uber退出時並不需要超過六百六十億美元的估值,只要那六分之一左右的一百一十四億六千萬美元,投資人們就都可以還本了——這可是打了兩折都不到呢!

進一步來講,每一輪優先股權都會比前面的優先股有優先清償權,因此包含沙烏地阿拉伯主權基金在內的G輪投資者心裡打的如意算盤是:「只要優步退出時價值超過六十二億五千萬美元,那麼還清所有債務(二十七億五千萬美元)後,我們投資的三十五億美元就都可以收回。Uber做到這麼大,我們給的估值都高到六百六十億美元,再怎麼爛,退出時不可能比一折價格還低吧!」

依此類推,每往前推一輪的投資者,心裡想的都是只要退出金額高到足以支付比自己更高順位的投資者的話,自己就有機會回收投資金額。

這樣一來讀者們應該看懂這個大家狂喊的「泡沫」的心理學了吧?

某種程度來說是因為優先股所擁有的條款,造成投資人瘋狂追高。到後來其實已經沒有太多人在乎Uber是不是真的值六百六十億美元,反正如果掐指一算覺得自己在優先順位上應該可以保到本,那麼投錢下去的誘因就大很多。

「那創辦團隊和公司員工,還有早期的天使們,這些普通股股東該怎麼辦?」

嗯,好問題,但答案也很簡單:基本上會選擇走上這種瘋狂募資路徑的創辦團隊,就是願意承擔最後可能一無所有的風險,否則應該七早八早見好就賣,就像商業世界上的任何交易,這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外人無從置喙的。

我們能做的,只有趁補貼還在的時候,用力叫車而已。

*作者台灣大學電機畢業,在台灣、矽谷和巴黎從事IC設計超過十年,包含創業四年。在巴黎工作期間於HEC Paris取得MBA 學位,轉進風險投資領域,現為Hardware Club合夥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

楊建銘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