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昭南觀點:聽說新政府準備創造10萬個就業機會!

2016-05-14 07:00

? 人氣

準行政院長林全大挑戰─打破悶經濟。(陳明仁攝)

準行政院長林全大挑戰─打破悶經濟。(陳明仁攝)

5月9日準閣揆林全輕鬆接受三立電視專訪。訪談內容當然都是集中在財經議題,特別是連15黑的台灣殭屍經濟現狀,英全政府團隊如何面對又如何解決此一困境?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隨即,馬英九也在5月11日接受聯合報集團的電視節目「全球瞭望」專訪,重談其8年政績尤其是「九二共識」的得意自鳴。

兩個節目都看過後,孰優孰劣自在人心,我不做比較,但可以引用國民黨青壯團體草鞋發起人之一的李正皓才剛發表的一段話來作註腳:

「民進黨的厲害在於他們一向能夠掌握到台灣的新美學和新感性,他們沒有選擇,他們不可能選擇國民黨那種設計美學,只能選擇民進黨,因為民進黨跟他們是同一種品味。

是呀,這無關乎藍綠,無關乎候選人,關乎品味、關乎在他們的眼裡,國民黨與他們從來不在同一個頻率上。」

台灣政府其實都在隧道裡前進而看不到光

台灣經濟崩壞非一朝一夕,馬英九8年不圖奮起自救,卻怠惰且無能的以為只要傍靠中國崛起之勢即可乘風而飛,結果卻是越陷越深!

在林全訪談中,他提及「新政府會以創新、就業、分配等三大支柱作為永續經濟發展重點。」

台灣政府談「創新」已經談了20年以上,但真正讓人民有感的經濟創新政策還真是很難列舉。早年台灣IC產業獨霸全球,那是創新,然後呢?從PC到NB再到手機,基本是每下愈況,守著代工便宜模式,跟著客戶需求與規劃去決定生產投資,這樣的產業模型有錯嗎?

問題不在錯與對,而在於亦步亦趨的守成思維與態度,基本上就已決定了國家經濟的上升與沉淪了。這也經常被引申為狼性與羊性的差異化對比。面對狼群衝刺的全球化挑戰,台灣產業卻依續其溫馴的羊群咩咩,經濟怎麼可能不下沉?這到底要怪產業不爭氣?或是政府不作為?

李登輝當年喜歡傲氣自栩「台灣錢淹腳目」何嘗不就是自我墮落的始作俑者?設使,當年在台灣優勢下,政府願意腳踏實地領頭創新,讓各種激勵政策全都投注到各類型產業的「創新」,今天的台灣產業轉型就不會是這麼的痛苦吧?

套用一句老掉牙的話:「你以為是天還沒有亮,其實,只是因為你走在隧道裡。」正因為天都沒亮,其實台灣政府根本就是在隧道裡前進。產業經濟自然永遠等不到那一線光,一整個世代的青春就是這樣莫名其妙被埋葬了。

但,人類社會不會因你而停滯,人類文明已呈摩爾定律的速度往前躍進,而這樣的經濟進程裡,你要麼迎頭趕上乃至衝刺成為領頭者,要麼你就只好認命淪為落後者等著被淘汰,經濟賽程裡本來就沒有「等」的機會。微軟如此,蘋果如此,Google亦復如是!

同樣的,當全球都已聚睛在工業4.0的產業集群裡,台灣政府卻還在停留在保護及獎勵IC產業的配套政策中,一來一往,這逐日拉大的差距,好像不會只是15黑30黑,而應該是永遠見不到光的真殭屍了吧?

小英大膽提出五大產業政策,是思路上方向上的創新,但是究竟如何劍及履及的步步為營,則需要政府各相關部門盡快讓人民清楚,而不能再一拖就是一年兩年。英全均知,沒有蜜月期已是新政府共識。新政府最優美的起手式,應該就是大幅度全政府總動員同步跟人民宣告深耕經濟的列車已經(不是即將)開動。各部會首長都應該要站到第一線起到最佳示範功能;脫下西裝領帶,在電視在網路跟人民具體說清楚講明白:你將如何執行英派政策的競選承諾,特別是經濟面向的進度時程表。

我,因英派改革政策而接受感召而做了唯一支持;因小英勝選而狂喜落淚,所以你就必須謹守英派與人民的約定。小英說過:

權力是借來的,權力的行使,是為了推動一個更好的社會。因此擁有權力的人,要勇於承擔、要積極去想,該怎麼做,才能讓台灣社會更好。

只要你開始動了,只要你讓我看到希望了,人民可以忍受一年的痛苦指數,也或者再加忍一年,必要時也願意賠上第三年再咬咬牙。到第四年,手中的總統選票應該就要準備填上姓名了。

老政府不可能在新時代成功

創新的另一內涵就在法令鬆綁。創新的另一內涵也在於換腦袋。

前幾天,有一封署名魚凱所刊登的《給林全院長的一封信——公務員也想實踐夢想》中很剴切的提到:台灣的審計制度,讓「壞人不能做壞事,好人也不能做好事」。他沉痛地寫著:

這種審計制度,已實際造成生命損失,而看不見的制約影響更是無遠弗屆。原先設計來防弊的制度,已讓許多業務動彈不得,產業發展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但現在,反被審計綑綁。工程人員在採購時,會採用最簡單的方式,避免特殊規格及專利採購,以規避「圖利特定廠商」的風險。

想採用創新工法,但卻被審計要求提出說明「為什麼非得用這種工法/技術/材料,舊工法/舊技術/舊材料不行嗎?是圖利特定廠商嗎?」

反創新的法規莫此為甚。而今,人民既然已授予國會多數的權力,政府自當義無反顧扮演創新急先鋒,將任何違反創新的法令盡速與盡數鬆綁,讓政府有能力有膽識強力支持並幫助產業真正創新行為與投資,讓有創意的研發設計者切實能得到政府的協助。

「老公司不可能在新時代成功。」這是林百里最近的經典名句。換個說法也同理:「老政府不可能在新時代成功。」

如果2016年是台灣翻轉新世代新社會新經濟的一年,新政府的翻轉自然也必須奮勇賣力攪動。國民黨長期統治下早已給荒廢掉而幾近癱瘓的國家機器,如果不能趁此民氣可用之際,立即進行最大幅度的翻修大葺,英派論述再精采,執行菁英再賣力,終至於自斷手腳長嘆而去!科P不明此究竟,意欲單以一人而奉8萬市政機器,焉能不斷羽之理?

政府的「創新運動」可以滾出10萬個就業機會

「創新運動」由政府帶頭捲起大浪,其勢頭將必牽引整個新世代的大流動。台灣一股新生力量自然會被激盪成滾燙熱情。當新世代們都能真實感受到,在投入創新的機會中總能蘊藏著無限生機與希望之後,一個新時代的希望工程運動就自然形構而成,台灣公民運動已然累積的能量,自然會匯聚拔地而起,創新正面指標也就水到渠成,而不再單純僅限於政治範圍內的思想性探討,或只縮捲在意識形態層面上的爭執而已。

本文標題揭示的「10萬個就業機會」正是這一運動的初級目標。

林全在受訪中也已提出一個創意性思維:「不是高中職畢業就一定要上大學」。也可以讓自己選擇先進入社會實習或創業之後,再根據自己的體驗感受選擇自己適合或欠缺的知識技術課程繼續進修,那時所接受的教育對自己才會是最實用的。

如果能說服22個縣市同步配合推出「創新運動」,在政府有計畫組織提供的輔導創業大隊伍協助下,讓新世代們都有選擇創新就業機會,也都能感受那份政府所捲起的新希望而興高采烈集體投入,「10萬個就業機會」的目標,自不難快速達成。

蔡英文當選台灣第一位女總統,台灣進入新時代(美聯社)
還記得蔡英文當選夜的熱情嗎?(美聯社)

可以回想一下,此前小英選戰長達一年有餘的時間裡,人民是怎樣參與的?人民是怎樣用飽滿洋溢的熱情投入的?

如果新世代們能夠那樣無私且長時間熱烈支持過小英,那麼讓小英在登高一呼,請他們再一次以同樣熱情來支持小英倡導的創新運動,何難之有?「新世代在地創新就業運動」絕不會比打一場總統選戰更複雜更難為。只要再一次正確揭櫫小英掛過的那塊招牌:「升官發財請走別路」,不怕小英粉絲們不為之尖叫!

轉瞬2018年地方選舉即到了,各縣市長們該不該為自己的政治版圖而開創政績?還有比「創新式就業模式」更具體更實際更吸引人民的政績嗎?

創新要以運動推出,就業也可以是一種運動成果。

只是毋忘初衷:「我們對人民有許諾,有願景。如果我們可以執政,我們要用盡全力,去完成這些承諾、這些約定。」

「AI+」就是個無限大的產業連結

在《兩岸競合,搶佔產經政治戰略高地系列》前兩文中,我都談到AI智慧人工時代的即將來臨,也再三強調這一波絕對來勢洶洶,政府切勿掉以輕心。美日韓都已進入積極備戰狀態,其備戰投資金額簡直都是天文數字,小英倡議的五大產業也都不應該脫離其各自跟AI+的緊密連接點。這自然就會形成:

AI+生技、AI+綠能科技、AI+精密機械、AI+物聯網、AI+國防科技。

如果將之放射開來,置入到各傳統產業的連結,如:AI+手機、AI+農業、AI+食品、AI+製造業、AI+建築產業、AI+醫療產業、AI+.......

似此將會是個無限大的產業連結,這當然也都跟創新息息相關。而新世代們在少有的傳統包袱下,也將會比年長者更容易進入到此一境界裡。只要政府及早準備好,只要政府及早讓新世代們更充分認知AI時代的高度挑戰性,創新與就業及流動、分配就都會綁在一起同步解決台灣的產業困境。也一併將台灣競爭力帶上新高浪尖。

這所有的一切,都只要新政府優先把「超級電腦」架設好,然後急速進入全產業軟體研發,這也就是創新就業的全方位啟動了,這更是創造台灣IC產業龐大內需的首途站,更特別是台灣軟體研發列車第一班開出的AI創新就業示範隊伍。以台灣現有人才要做好這件事其實綽綽有餘。

然後全民全產業的創新大部隊就將蜂擁層出,初估產值達10兆以上,台灣經濟願景何懼之有?

甩棄中國依附經濟,領先中國科技牛逼,全在此一舉。兵法云:「毋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之,毋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經濟科技雙料都超前幾步,屆時再來論班排坐,看看究竟是該誰來定規則!

很難嗎?不,難在政府的創新高度與時代認知及衝刺決心而已。

美日韓政府都已經就位,而台灣新政府呢?

全面執政優勢只有這次機會了。

請問新政府及早準備好了嗎?

也請問新世代們做好創新準備了嗎?

*作者曾任第二、第四屆立法委員、民進黨中央黨部組織部主任、民進黨中常委、2016全國農田水利會小英後援總會執行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

陳昭南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