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燈會首創「移動燈車」 ㄚ桃、園哥載民眾賞燈

2016-02-16 11:50

? 人氣

台灣燈會首創「移動燈車」 ㄚ桃、園哥載民眾賞燈

台灣燈會首創「移動燈車」 ㄚ桃、園哥載民眾賞燈

記者黃駿騏/桃園報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桃園市長鄭文燦15日出席「桃園故事燈區記者會」時表示,目前台灣燈會六大燈區正緊鑼密鼓的積極準備中,預計明天可初步完工,接著進行試燈及預演,2月22日台灣燈會正式登場。其中,「桃園故事燈區」中首創「移動燈車」,透過「移動燈車」導覽「桃園故事軸」,展現桃園的過去、現在及未來。    
包括立法委員陳賴素美、市議員張肇良、邱素芬、市府副秘書長邱俊銘、新聞處長張惇涵、觀旅局長楊勝評、地政局長陳錫禎、衛生局長蔡紫君、勞動局長潘鴻麟、社會局長古梓龍、消防局長胡英達、警察局長黎文明、教育局長高安邦、農業局長謝長勝、地稅局長林延文、財政局長歐美鐶、經發局長張昌財、工務局長拱祥生、都發局長李憲明、交通局長高邦基、法務局長周春櫻、原民局代理局長林日龍、主計處長陳慧娟、人事處長郭修發、航空城公司董事長梁榮輝、桃園區長張世威均出席記者會。 
鄭市長表示,桃園故事燈區首創「移動燈車」,透過「移動燈車」導覽桃園故事燈區的另一大亮點「桃園故事軸」,在長達600米的時光光廊中,以「傳統文化區」、「印象桃園區」、「未來展望區」等三大區域作時間軸規畫,以桃園各區的地景為題,串聯桃園的歷史、人文、多元文化融合等特點,搭配科技感的聲光特效,隨著主題與年代燈組,在時光旅行中,看見桃園的過去、現在及未來。    
鄭市長指出,在600米的時光光廊中,高達10米的大溪橋牌樓造型燈飾,將原跨越老街溪橋再造全光橋體,展現「傳統文化區」的特色;在「印象桃園區」以「天光水雨」的互動裝置,搭配互動的天光水雨滋潤灌溉,呈現幸福中的桃園;在「未來展望區」市民可以體驗互動數位門,代表桃園走入智慧城市的願景。    
鄭市長談到,今年「移動燈車」是以燈會吉祥物「ㄚ桃及園哥」和「桃園航空城」作設計主題,坐上「移動燈車」,可以欣賞桃園13區的建築、景點、捕魚等特色景物或古景,彷彿進入時光隧道,燈車裝置著花燈,讓人、車、花燈也成為燈會的焦點。「移動燈車」本身也是花燈,展現桃園是一個追求樂活、健康、綠色、文化及智慧的城市。    
鄭市長提及,桃園故事燈區將桃園各地標如大溪老街、小烏來天空步道、白沙岬燈塔等作結合,並展現桃園多元文化的面貌,如閩南、客家、眷村、原住民等多元文化。    
記者會上,鄭市長與代表13區的小朋友乘著「移動燈車」進入會場,並和13位小朋友寫下祈福卡,裝置在「移動燈車」中。鄭市長寫下「為台南祈福、為台灣祈福」及「平安、幸福、桃花源」等字句,小朋友們也寫下「祝台南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加油!」、「台南加油!天佑台灣」等祈福字句,展現桃園對台南、台灣表達滿滿的祝福。    
本文經轉授權自台灣好新聞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