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蔡東纂教授 曹啟鴻談生物碳回歸土地政策

2016-05-07 23:20

? 人氣

訪蔡東纂教授 曹啟鴻談生物碳回歸土地政策

訪蔡東纂教授 曹啟鴻談生物碳回歸土地政策

記者李梅金/台中報導
準農委會主委曹啟鴻與中興大學植病系教授蔡東纂晤談時提出農業新政策,未來將推動「生物碳回歸土地」及協助全台「農業張老師」培訓計畫,曹啟鴻強調,生物碳技術是因應氣候變遷最容易改善環境的方法,且對農糧生產安全有具體幫助,是台灣農業必需要走的方向。
曹啟鴻對於蔡教授長期推動「農民大學堂」印象深刻,昨天特別到台中拜會,聽取蔡教授從事臺灣農業推廣將近40年的心得,蔡東纂指出,臺灣的農民多半不具有農業專業背景,農民遇到田間農作問題經常求助無門,所以他成立「農民大學堂」,就是希望為農民開啟一扇窗,滿足他們的需求。
目前台中市政府有全台獨一無二的「農民大學堂」及專為農民解惑的「農業張老師」以及「青年加農」計畫,目的是在培養農業人才,蔡東纂表示,台灣農業政策從傳統的慣行農法到吉園圃以及產銷履歷認證和有機農業,必須次第性的進步,才能達到農業永續發展的終極目標,這是一場跟時間的賽跑,一點都不能鬆懈。
曹啟鴻希望未來蔡教授能夠積極培訓更多像他一樣具有解決農民整合性問題的人才,且可直接進入田間,具備實務經驗,如此,農民大學堂和農業張老師的精神才能開枝散葉遍布全台,他承諾將積極協助蔡東纂培訓更多的農業張老師,將農業張老師的基地擴大。
在土壤政策上,曹啟鴻提出土壤生物碳技術性管理作業構想,讓生物菌的族群聚落與密度更好,讓生物碳回歸土地,此舉與蔡東纂教授長期指導農民使用「草生栽培」不謀而合,因為唯有健康的土地才有健康的農產品。
蔡東纂推崇曹主委對土壤的專業知識,他指出,微生物是健康土壤的指標,抑病土的培養必須搭配固相、氣相、液相和微生物相等四相,以及物理、化學和生物等三因素,缺一不可。推動碳儲存和碳捕捉生物碳技術,是讓土壤優化的重要因素,也與聯合國推動人類健康和生態復育的使命相關。曹啟鴻強調,生物碳回歸土地是呼應巴黎倡議中因應氣候變遷及農糧生產安全最容易的方式。
本文經轉授權自台灣好新聞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