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投書:給大學生的你:用四年盡情揮灑創造屬於你的價值

2015-12-07 12:19

? 人氣

「你會希望,畢業那天,走出校門時,面對的是徬徨,還是希望?」

我也是個年輕人,大學畢業才兩三年,常常會回學校跟學弟妹談談天,唬爛個幾句。我發現很多學弟妹遇到最大的徬徨,是出社會的恐懼,看不到自己的未來。也是,今年經濟成長保1都沒有,到處都在講大學生22K魔咒,甚至過幾年回母校時,自己系所還會不會在都不知道,聽起來好像滿悲觀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不要只用一張紙證明你

這該如何是好呢?很多人入學擔心一件事情,我會不會選錯科系?我的學校會不會不夠好?該不該轉學轉系?要不要繼續讀研究所?大家常常在意的是,四年後畢業,拿到的那張紙上,寫著什麼字,這滿值得思考的。

是不是個人才,不應該只用一張紙證明。那張紙只會跟人生的第一份工作有關係,因為在你無法證明所擁有的能力前,只能透過那張紙描述自己。在業界四五年後,哪裡畢業就不重要了,反而是看在自己領域的表現。

所以這個命題的反面是:當你可以證明你自己的能力時,這張紙就不會是最重要的了。問題是:「該怎麼證明自己的價值。」其實,22K不是不能突破的魔咒,社會本來就是金字塔結構,一定有最基層、中階跟高端。有人拿低薪,但同時也有人走在高端,如果不能證明自己配得更高的薪水,人家為什麼要給你更多。

如何補足自己的不足

這樣說起來,我們就要創造超越那張畢業證書的價值。從供需的角度看,思考企業需要怎樣的人才,而自己跟那個標準差多少。舉例而言,有人說大學教得跟實務界差太多;然而,大學不是個工廠,製造就業人才,而是個平台,一個寶庫,可以盡情挖掘。

就算不是資工系,計資中心也有開很多程式的課程;不是日文系,也可以選修日文;不懂文創,人文學院大門都是開的。就算倒楣學校都沒有,也可以上網看youtube自學。

入寶山豈能空手而回,但是很多學生考上大學就開始等畢業了。我們從小的教育就是像灌香腸一樣,一直把東西灌到學生腦袋,當學生真的自由了,到了一個可以無限暢飲吃到爽的把費時,卻不知道自己要吃什麼了。

大哥,讀大學很貴呀,學費生活費加一加100萬都跑不掉,這樣沒榨乾這個寶庫只求順利畢業不是很浪費嗎?想想要揹學貸,打工賺生活費,如果沒有把他利用到超過這一百萬投入的價值,這機會成本算起來不划算啊,冤啊!但回頭想想,這四年真的有把大學讀到超過這一百萬的價值嗎?

人家要什麼 你就給什麼

講完榨乾學校資源以後,回來談談企業要怎樣的人。人家也不是慈善事業,開公司就是要賺錢,也沒這麼佛心要培訓新人,培訓完跑了不就虧大。所以企業要的是有即戰力的人,可以馬上派到戰場去的幫我賺錢的。

當可以證明自己能力可以馬上為公司帶來獲利,能證明自己價值,就不怕人家看不到我們。證明的方式很簡單,就是用大學四年交出漂亮的成績單,這個成績單不是學科上面幾分,而是你做了些什麼事情,能證明你的價值。

先思考,希望未來投出的履歷上會用什麼怎樣描述自己。領導力?也不能空口說白話啊。小時候當過班長?這拿不上檯面,那怎樣拿得上檯面呢?社團參與就是不錯的方法,但是一堆人都在搞社團。那就要找到自己的差異化路線,哪裡比別人屌,可以讓我們脫穎而出。比如如果我是攝影社,全台灣每個大學都有攝影社,大家都在辦攝影展,攝影比賽,但你的差異化在哪?你就可以把他搞到全國知名,同樣的事情做出不一樣的東西,這就會是你的成績。

所以當搞社團搞出個成績,比如得到全國社團評鑑特優,那這就是與眾不同的成績,那張獎狀就能證明所說的領導,又或者召集一個活動,透過自己的力量號召同學,尋求資源辦出個千人參加,或影響深遠的事情,這也是證明自己能力的方式之一。用這些實際的經驗讓人知道,我是有能力領導的,我是有組織能力的,這些都是遠遠超過畢業證書的效果,企業也在找這樣的人才。

問問自己真正想要些什麼

同時也要知道產業的動態,比如說現在東協正夯,那學習冷門的東南亞第二外語就會是個優勢,要創造自己與眾不同的優勢,不然要怎樣讓自己被看見。交換學生也是不錯的經歷,不一定要去歐美先進的地區,反而有機會去印度、中南美或東南亞,反而能讓履歷讓人為之一亮。這之前也要先思考,希望十年後自己在哪裡,做些什麼,有目標再往前進,找方法跟資源補足現階段的不足。像跑馬拉松一樣,如果沒有個明確目標,迷路繞圈圈不是很浪費時間。

比如想做廣告行銷的話,那有社群媒體的經驗就是個大加分,這些學科有些太新學校還沒教,但是每天都在用電腦的年輕人應該最懂數位行銷,就可以試著自告奮勇為學校、系上或社團設立粉絲頁,實際操作一次了解整個數位行銷的生態,如果大一就這樣做,到大四時,就可以勇敢在履歷上寫,有三年數位行銷的經驗,但同時是,在這塊也要做出成績,至少超越同等級的其他對手。

人生一定要有個目標,如果沒有目標出社會再找,就跟無頭蒼蠅一樣可能走冤枉路,那真的太遲了,這樣反而大概要花個五六年跌跌撞撞。大學就是要勇敢闖,勇敢犯錯。然而,興趣跟能力是兩回事情,有些事情有興趣不一定有天分,或者有天分自己卻不知道。所以要多方嘗試,找到自己真正適合的。到處都有各種領域的營隊可以參加,每個都去碰碰,學校課指組都會有相關公告,從公眾事務、社區關懷、環境保護到文學都有,去到處看看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

永遠別說不可能

很多人會說,你不懂啊,我要打工,沒時間搞什麼社團,我家也沒錢,去不了什麼交換學生。這也不能說什麼,因為當還沒嘗試就說自己不行,那真的不行了。真正的絕望不是希望渺茫,而是放棄機會不敢嘗試。打工是一個重要學分,體驗社會,但是不要全心全力投入在打工上,因為那不能證明價值,反而失去很多機會。如果家裡沒錢,別擔心,很多地方都有資源,可以克服,像教育部的學海遺珠獎學,就專門支持弱勢學生留學,不要害怕現實,就怕自己侷限自己。

搞社團也要這個心態,千萬不能因循苟且,蕭規曹隨,要思考的是,今天我來做這個位子,一年後要給組織帶來什麼樣的改變?因為有我的努力付出而有什麼不一樣。當你做到時,同時也在人生履歷上畫下精彩的一筆。但有人會說,喔,我們學校社團不發達,我們系上大家都很封閉,我做不出什麼吧,只能把該做的做好。不是這樣的,只要你願意,什麼事情都可以改變。要有使命感,今天自己能到組織的這個職位,就要做出不一樣的東西,不然如果誰來做都一樣,那就不需要你來,那不如回家洗洗睡先。

「人」是最重要的資產

大學還有最珍貴的資產,就是有機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可能來自不同科系、縣市甚至是國家。為什麼會想讀名校,很大一部份是因為人脈。那假設我可以認識各個頂尖大學的好手,就能創造更高的價值。所以不要侷限自己的班上,去認識些外系的人,不要限制在自己學校,去認識些其他學校的人,甚至不要只看到自己同個階級的,去認識基層社會的真實樣貌。透過社團、跨校競賽、活動營隊等,多方涉略,認識更多人。

如果以後要創業,那更不能缺少人才,大學建立的人際網絡將成為成功的墊腳石。以後大學的夥伴們到各個領域發展,如果有相當不錯的機會,就可以互相照應。所以在學校絕對不要因為小事情跟人家起爭議,如果以後他當大老闆就虧大了。在學校與人互動時,絕對要以「人和」為上,你永遠不知道你面前的這個不起眼邊緣咖,以後會不會變成時代雜誌的封面。

你想怎樣走出校門

馬上就要畢業了,那天,會希望畢業典禮當天是什麼心情。來到同樣新生訓練的大禮堂,那時的你,會覺得時間過很快,自己好像少做什麼很遺憾;還是回首四年,覺得自己曾經勇敢去闖過,哭過笑過,把自己所有發揮到淋漓盡致。四年真的是很短的時間,一眼瞬間就過去了。你希望怎麼看自己這四年,有人走出校門,呆呆的站著徬徨不已,對未來感到前途茫茫;也有人期待的這天,已經用四年來的燦爛故事裝備好自己,準備昂首闊步邁向未來。

你會希望你是哪個?其實,成為怎樣的人,不是老師教得好不好,學校有沒有名聲,國家經濟總體情況怎樣能決定的,而是在乎你的心,你的心在哪裡,你的成就就在哪裡。四年上百萬的投入,要創造上千萬的價值,千萬不要只留下一張紙,說,你是某某學校,某某系畢業,因為那年跟你同樣拿這張紙的,可能有一兩百人。你,想被埋沒在其中嗎?不要窮到只用下一張紙證明自己,如果出社會時只剩下那張紙,代表大學四年就跟白紙一樣。超越自己,你的大學生活可以有不同的選擇,你可以創造完成你夢想所需的一切。

作者/何則文
何則文,今年25歲,中興大學歷史系畢業,曾在教育部任職,目前在經濟部國企班培訓,準備接受外派工作。大學參加許多社團跟活動,曾獲大專優秀青年,過去也擔任許多大學社團講師,講授社團領導以及活動規畫執行。現在也經營自己的部落格及粉絲專頁《小樹文策》

對於未來的方向有點迷惘?提出你的問題、聽聽大家的建議,也許能夠得到一些方向!

更多討論與分享請看 FB社團-學長姐說 !

《學長姐說》也十分歡迎讀者來信提供經驗分享,意者請將基本資料及文章寄至 opinion@stormmediagroup.com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