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鷺與少年》連預告片都沒有,為何在日本仍然熱賣?

2023-10-06 10:10

? 人氣

換言之,宮﨑駿在這部電影中呈現了包括自己的作品和人生經歷在內的許多故事和意象。就像《失物之書》中的大衛在由經典童話和民間故事改頭換面的奇幻世界中旅行那樣,這部影片中的真人則是在宮﨑駿此前創作的故事中,或者說在他自己生活過的世界中旅行。例如,有的場景讓人想起《魯邦三世:卡裡奧斯特羅之城》(1979年),有的人物與《天空之城》和《千與千尋》中的人物相仿,有的角色讓人聯想到宮﨑駿身邊的人……這時,影片雖未直接演繹宮﨑駿本人,卻突出了宮﨑駿這位創作者的存在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最終,這部電影本身開始變得與真人冒險過的「彼岸世界」的形式一模一樣。意象的洪流取代故事本身推動著情節的發展,隨之,世界觀也變得不再單一。影片中出現了大衛·林區作品中那種噩夢般的片段,但影片描繪的世界本就不是由單一的故事所支撐,因此影片本身也就自然而然地失去了通俗易懂性和連貫性。這就好比出現在真人面前的「彼岸世界」的守護者需要通過不斷堆砌不穩定的石頭來維持世界的平衡一樣。

這個守護者猶如將自己淹沒在滿是故事的世界中一樣生存著,一直以來他也是通過這種方式守護著這個世界(即無數的故事)。他推動著一切故事的發展,如同自己是世界的造物主一般。這樣的姿態,正是宮﨑駿本人的投射。以他的出場為契機,這部影片的故事線迅速向終結發展,就好像講述完故事是他的使命,那種氣勢如同那些堆砌成山的石子突然崩塌一般。

當今時代的兒童文學

2017年5月,在宮﨑駿收回隱退宣言之際,吉卜力工作室表示:從年齡上來看,這部影片很可能會成為真正的收官之作。此時,宮﨑駿想要對觀眾,「彼岸世界」的守護者想要對真人託付些什麼呢?

答案也許一直隱藏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在文章開頭提到的《有書真好啊》這本書中,宮﨑駿這樣談到艾利克·卡斯特納的作品《會飛的教室》。

「這部作品帶給我的感受和吉野源三郎的《蒼鷺與少年》頗為相似。我認為這是一部在預感到時代即將走向災難的同時,卻仍然對下一代懷揣著希望寫出來的作品。」

宮﨑駿一生廣泛閱讀了不計其數的故事,他將兒童文學定義為「可以重建生活的文學」。他在書中寫道,兒童文學告訴我們,「即使發生了什麼不好的事情,也可以超越它,再次重新開始」,「活著真好」。也就是說,宮﨑駿把吉野在二戰前寫的《蒼鷺與少年》看作是一部在前途並不光明的時代,仍然向下一代娓娓講述生活希望的小說。而對於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背景的《失物之書》,他也一定有著類似的感受。

宮﨑駿之所以選擇《蒼鷺與少年》這個影片名,或許是因為他想要向觀眾宣告,這部電影是為生活在「走向災難」時代的當今觀眾而創作的兒童文學作品,即「可以重建生活的文學」。這位創作者在故事的世界中遨遊了82年,孜孜不倦地講述故事,創造出了無數名留影史的名作,而從所有這一切中脫身而出之後,他又創作了這部收官之作,這是多麼勇敢無畏的嘗試,又帶給觀眾多麼熱切的希望!

順便提及一下,宮﨑駿在《風起》之後一度宣佈隱退,還將自己名字的寫法從「宮埼駿」改為「宮﨑駿」。也就是說,《蒼鷺與少年》對於「宮﨑駿」來說是第一部執導的影片。也許他還會繼續製作電影,我們也希望他能再創作一些作品——影片落幕,當放映廳的燈光亮起時,一定有不少觀眾在心底這樣默默地期待著。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nippon.com,未經同意不得轉載。原標題:電影《蒼鷺與少年》:當宮﨑駿講完他的故事時

撰文/稻垣貴俊INAGAKI Takatoshi,作家、編輯。海外電影評論家。在書籍、雜誌、電影手冊、網路媒體等各類媒體廣泛發表評論、專欄、採訪等稿件。同時擔任國內舞臺作品的調研和諮詢顧問,近年參與了《潘朵拉之鐘》(杉原邦生導演)和木下歌舞伎等作品的製作。

責任編輯/周岐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