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秦始皇陵墓中的兵馬俑沒戴頭盔,連盔甲都超單薄?歷史學家揭背後犀利原因

2023-08-13 10:00

? 人氣

細看兵馬俑可發現,兵馬俑雖是士兵,但大多數頭上皆無配戴頭盔,身上的鎧甲也看起來相當輕便。(示意圖/取自momo@flickr)

細看兵馬俑可發現,兵馬俑雖是士兵,但大多數頭上皆無配戴頭盔,身上的鎧甲也看起來相當輕便。(示意圖/取自momo@flickr)

秦始皇陵建於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耗時39年,是中國皇帝秦始皇的陵墓。而為數眾多的兵馬俑更是聞名於世的古蹟,自1979年對外開放以來,各國元首或政要陸續前來一窺這中國古代的輝煌文明。不過,細看兵馬俑可發現,兵馬俑雖是士兵,但大多數頭上皆無配戴頭盔,身上的鎧甲也看起來相當輕便。對此,中國北京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歷史教師紀連海指出,背後原因與「商鞅變法」有關。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為何兵馬俑內士兵沒戴頭盔?

紀連海表示,兵馬俑內的士兵,不戴頭盔和「商鞅變法」有關,自從法家法派代表人物商鞅到了秦國,就開始實施嚴格的「軍功晉爵制」,士兵在戰場上殺敵,拿下敵人的頭顱為獎賞晉爵的憑據。所以,在許多秦朝士兵的眼中,敵人的頭顱就是換取名聲及錢財的道具,而為了出人頭地,在戰場上都會特別拚命。在當時只有擊殺敵軍、獲取敵軍的頭顱才有望能得到獎賞晉爵,所以不少士兵皆著輕裝上陣,以利在戰場上的行動敏捷。

商鞅變法是法家思想家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於公元前356年在秦國實施的政治改革。改革分兩次進行,首次始於公元前356年,第二次始於公元前347年。經過商鞅變法,秦國富國強兵,奠定秦國在戰國七雄中的雄厚實力,對秦國的崛起發揮重要的作用。變法建立的制度也是秦始皇管理秦國的基礎。

秦朝士兵為在戰場上能擊殺更多敵人,得到所謂「敵人的頭顱」,他們幾乎皆採輕裝出行,脫去厚重的鎧甲。紀連海指出,當時很多士兵會覺得頭盔遮擋了視線,乾脆就把頭盔脫了下來。據六國史書中記載,秦軍不戴頭盔、不穿鎧甲、不持盾牌的內容「所以那些不戴頭盔的兵馬俑,其實展現的就是秦軍戰場上的英勇形象。」紀連海也說,還有另一種說法是,因秦朝軍隊在閱兵或經過周天子的都城時,皆會脫下頭盔以示禮貌,「所以秦始皇陵中的兵馬俑很可能都是為了秦始皇脫帽、行注目禮。」

秦始皇陵兵馬俑:中國古代的輝煌文明

秦始皇兵馬俑又稱秦始皇陵兵馬俑、秦陵兵馬俑,位於中國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西陽村。秦始皇陵興建於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耗時39年,是中國歷史上秦朝皇帝秦始皇的陵墓,也是中國首個規模宏大、布局講究且保存完好的帝王陵寢,現存陵冢高76米,陵園布置仿秦都咸陽,分內外兩城,內城周長2.5公里,外城周長6.3公里。陵冢位於內城西南,坐西面東,放置棺槨和隨葬器物的地方,為秦始皇陵墓建築群的核心,目前尚未發掘完成。

根據目前歷史學者的考證,兵馬俑坑位於秦始皇陵封土以東約955.5米處,普遍認為兵馬俑位於秦始皇陵的外圍,有戍衛陵寢的含義,是秦始皇陵墓有機組成部分。1987年,秦始皇陵墓及兵馬俑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於為何說秦始皇陵墓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帝陵,首先,各種原物料來源的要求相當嚴格,很多由專門工匠開採、加工,在建造過程中動用大量人力、物力,就有歷史學家認為,最多時有70萬人同時參與建設工程。1976年至1978年,考古隊與考古學家增添了考古、保護、照相、修復等人員,各項發掘工作全面開展。1979年10月1日,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開始向國內外參觀者展出

資料來源:《紀連海》

責任編輯/梁溶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