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她拋下所有財產,不花分文的生活,帶來超乎想像的回報

2015-05-05 18:48

? 人氣

Living without Money紀錄片截圖

Living without Money紀錄片截圖

舒雅瑪(Heidemarie Schwermer)54歲那年,決定不再倚靠金錢過日子。她處理掉房產、信用卡、保險與高薪工作,只留下一個皮箱的隨身物。她幫朋友看房子或借住多餘房間,以勞動服務或以物易物換取生活所需。她不花錢也不賺錢,放棄財富物慾後,極簡生活讓她身心自在、滿足快樂,背痛也好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奢侈就是擁有所需

過去18年,舒雅瑪未曾餐風露宿,她外表打理得優雅大方,比同年齡的人更有活力,常受邀出國分享經歷,還有人為她拍攝紀錄片、出版2本書。她不領社會津貼以免落人口實,即便受邀訪問或演說,除了必須交通費(車票、機票)分文不取。

面對沒錢花用的每一天生活,舒雅瑪心懷感激,因為她認為:奢侈就是擁有所需,其他的她都不要。她解釋這種擺脫金錢的生活方式:

「..…跟有沒有錢無關,而是我真正想過什麼樣的生活…….我們來世上一遭,目的為何?大多數人都意識到,現在這樣根本行不通。」雖然不可能全球70億人口都這樣過日子,她衷心希望人人能體驗簡單的快樂。

家境起落 冷眼看貧富

舒雅瑪1942年出生於東普魯士富商家庭,原本住在克萊佩達(Memel),二戰期間逃難便失去所有,她父親後來在德國成功翻身,菸草生意經營得很成功,舒雅瑪得以接受大學教育。

年少時期家境劇烈變化的經歷,讓她心境複雜:「我們本來很有錢,一下子變得一貧如洗,然後又有錢了,而且要好好守著。比較奇怪的是,我一直想搞清楚自己到底有錢、還是貧窮?」

她對於這個時代的貧富差距問題,一直感到矛盾與不安,有人只愁錢沒地方花,卻有更多人三餐不濟。她總覺得,人的價值不該建立於財富多寡。

201410191404

舒雅瑪成年後當了15年老師,然後轉任心理治療師,薪水相當優渥。她40多歲離婚帶著2個孩子,搬去德國西北部多特蒙德(Dortmund),落腳後發現四處都是無業遊民,多到令人無法坐視。

為了重建街友信心,她開了家物資交換商店「施與受」(Gib und Nimm / Give and Take),輔導街友貢獻勞力換取物資,進而重新被社會接納。

其實沒什麼要買的

只是街友不買帳,嫌她這個受過教育的中產階級,不可能理解他們的難處。反而是當地失業、退休的人,搶著付出勞力、技術,換取自己想要的東西,這種交換物資的風氣,一時間蔚為潮流,1994年她建立的德國第一個資源交換網絡,大家平日互助合作,周日就帶不需要的東西,上市集交換所需。

到了某一刻,她意識到自己擁有太多不需要的東西,她決定不買任何東西,除非能把擁有的分享出去。那段時間,工作與生活壓力,讓她出現身心症狀,舒雅瑪開始嘗試洗碗等低薪勞力工作,旁人質疑她糟蹋所受的教育,她卻打心理覺得職業不分貴賤。

 

所有需求都即時獲得滿足!

到了1995年底,她花費趨近於零,加上孩子都已經離家獨立,她決定試試整年不花錢的生活。舒雅瑪處理掉房產,靠著交換勞力、所有物品,換取生活所需,她打掃、下田、教法文、幫忙照顧貓咪、看房子、或提供心理輔導,然後,奇蹟般所有需求,都能即時獲得滿足!

舒雅瑪剛開始會擔心,生病或蛀牙怎麼辦?她沒信心跟陌生人共處一室,很怕被羞辱,也遭遇過整棟屋子只有一罐鹽巴能吃的窘境,但事後總能安然過關。減除金錢壓力後,舒雅瑪心境更自由與滿足,身體不適消失了。她體悟到身邊每個人都是映照自己的一面鏡子,不再逃避人際關係壓力,也根本不想回到以前的生活。

實踐人生下一章....

後來幾年,她開始分享這種生活態度,即便出書賺了版稅,所得也分享給單親媽媽等有需要的人。若有人想幫她出錢擴大宣傳理念,舒雅瑪會回絕:「重點就是不能花錢!

舒雅瑪:「金錢讓人忽略真正重要的東西──和睦、無私、不計較得失的真誠行動。」她確信,現代人貪婪追求財富的經濟模式終將瓦解,大家都必須有所準備。

即使舒雅瑪不再刻意不花錢,她仍只留一口皮箱、200歐元緊急預備金,其他通通分享出去。經過18年的身體力行,72歲的舒雅瑪如今進如入新的實踐階段。

她2013年確診罹患癌症,就醫治療後,今年7月又發現腎臟的新腫瘤,她說自己如今更有資格回答讀者,「生病了該怎麼辦?」這類問題。她幾年前已經先恢復投保,目前醫療需求不成問題。

擁有朋友、家人與書本的關愛與陪伴,舒雅瑪持續思考怎樣對別人與世界有所貢獻,也祈願所有人能找到心中的平安。

沒有錢花,舒雅瑪心境反而變得知足。
沒有錢花,舒雅瑪心境知足自在。《LIVING WITHOUT MONEY》 英文版紀錄片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