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為什麼叫「梅雨」?氣象局公布真正命名由來,揭多數台灣人不知道的背後意義

2023-05-24 16:48

? 人氣

你知道「梅雨」這個詞是怎麼來的嗎?原來真的和「黃梅」有關。(資料照/柯承惠攝)

你知道「梅雨」這個詞是怎麼來的嗎?原來真的和「黃梅」有關。(資料照/柯承惠攝)

春末夏初的5、6月,台灣會進入梅雨季,帶來一段降雨高峰期,龐大雨勢為台灣灌注了豐沛的水資源,但有時也會造成自然災害。不過你知道「梅雨」一詞是怎麼來的,和「梅」這種植物又有什麼關聯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梅雨為什麼叫「梅雨」?

氣象局在臉書發文指出,梅雨中的「梅」,指的是「黃梅」,梅雨一詞源自中國華中地區,每年6、7月,華中地區會進入一段汛期,氣候潮濕、多雨且容易氾濫,這段時間正好是黃梅成熟季節,因此在當地有「梅雨」之稱。

台灣和中國的華南地區雖然在5、6月也有降雨高峰,但起初不是以梅雨稱呼,是當戰後台灣大氣相關的科學研究領域逐漸發展,學者們發現台灣和華南地區在每年5、6月出現的降雨高峰,原因和發生機制與中國華中地區的「梅雨」非常類似,台灣學者才開始將此時期的雨稱為「梅雨」,並在國內氣象研究領域中大量使用,使「梅雨」一詞躍上國際,成為今日大眾熟悉的名詞。

台灣人或許會覺得梅雨十分常見,但氣象局指出,這其實是東亞地區獨有的天氣現象,在世界上其他相同緯度的地區並沒有,這種天氣系統在每年的5到7月發生,並隨著時間向北移動,相繼在臺灣、華南、華中及日韓地區停留。

此外,梅雨季的降雨型態和機制,與3、4月時「清明時節雨紛紛」的「春雨」有顯著的不同,兩者是完全不同的天氣現象。相比於春雨的綿綿細雨,梅雨則兇悍得多,也容易出現高度致災的強降雨,是僅次於颱風的第二大天氣災害。

責任編輯/趙鳳玲

喜歡這篇文章嗎?

蔡惠芯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