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散戶照著分析師報告買股卻慘賠?資深法人交易員點出3關鍵:這樣用才對!

2022-05-22 10:00

? 人氣

以結論來看,我們應相信並遵循他們的分析。既然如此,問題是出在哪裡呢?為什麼有許多投資人明明是根據他們的分析資料去進行投資,卻往往虧損大於獲益的原因是什麼?這邊大概有三個問題點需要思考,讓我們找出問題癥結,有效的利用報告吧!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第一點,獲悉報告的時機點。 比起在股價不好的時候,立刻撰文推薦未來發展性不錯的公司,分析師更常在股價開始上漲、出現供需時才發表報告。更差的狀況是,當他們找到好公司且抱持充分信心時,會先將資料提供給身邊的法人,等到法人買進且股價上漲到一定程度時,才會發布正式報告給大多數的投資人。換句話說,我們是在股價已經上漲後才接收到報告的資訊。

買賣時機也很重要。由於公司分析報告中的目標股價大部分為 12個月的遠期資訊,區間並不短,股市在這段期間內可能發生很多事件。比如說,明明是家好公司,原本投資它應是正確的決定,可是它的股價卻因市場突然崩盤,也跟著大幅下跌。國際和國內經濟在 12 個月的期間,可能出現急遽的變化,從而改變公司的未來發展。或者是,報告中呈現的雖然是 12 個月遠期指數,但由於因應供需和市場局勢發展,也可能會發生:股價在短短一個月便飆升,甚至超過目標股價的狀況也有可能發生。雖然分析師的分析並沒有錯,然而投資收益方面卻可能會有出乎意料的結果。因此,分析師們時常會說,投資時機是看投資人各自的判斷。

第二點是市場趨勢。前段敘述的分析師主要分析企業價值和提供投資時機,但他們並未同步研究市場局勢,市場上另有專門分析市場局勢的分析師。因此投資人須同時研讀市場局勢報告和企業分析報告,常用術語有「基本面」和「情緒」。儘管企業再怎麼好,市場如果暴跌,股價就會隨之暴跌。儘管企業再怎麼好,若所屬產業景氣不好或是相關產業股出現賣壓,股價就會下跌。韓國各板塊的供需矛盾頻繁發生,三星電子上漲的話, IT 相關產業中,表現不錯的企業股價就會跟著上漲;另一方面,伴隨資金向 IT 產業流動,生技製藥產業股價就會下跌。當銀行或建設股上漲, KOSDAQ 的中小型股就會下跌。或是資金流向出口股時,內需股將出現賣壓下跌。雖然其他國家也會出現同樣的趨勢,不過韓國這種現象特別嚴重。國民年金和外資比例過高的層面下,散戶資金不足,導致出現短期偏向。即使企業的現狀和未來都備受看好,但卻因為市場局勢、產業狀況、供需等原因而下跌時,分析師會如此形容:「雖然『基本面』並無受損,但『情緒』上並不好」。

第三點,材料的事前反映。時常在分析師的推薦報告公布後,被推薦的股票反而出現賣壓,以致股價下跌。市場流傳著很諷刺的一番話,「當推薦報告出爐的那天,就是要賣出的時候」。根據效率市場假說,對股價會產生影響的所有材料都會反映在股價之上。我們應視其為,分析師掌握的股價上漲材料已經反映在股價,但現實往往並非如此。這是因為報告同時包含了未來的成長,因此只要提出材料,股價應該會給出反應。股票投資人總是致力於獲取資訊和材料,不過為什麼每當利多報告出現時,股價卻反而下跌呢?雖然理論說明了這是材料的事前反映,但到頭來,終究還是供需的問題。投資人必須假設,自己所獲取的材料與所看到的報告,已經被其他的投資人事先得知,而且已經買進持有。所以當報告問世,股價暫時暴漲後,會在高點出現拋售,股價自然會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