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資本12年首次虧損,賣房地產後轉虧為盈!啟動業務轉型,盼2022靠本業獲利

2021-12-26 09:10

? 人氣

開發資本董事長辜仲瑩。(圖/財訊雙週刊)

開發資本董事長辜仲瑩。(圖/財訊雙週刊)

根據《財訊》報導,2020年開發資本遭遇近12年來首次虧損,開發資本董事長辜仲瑩做了幾個關鍵決定:出售舊總部大樓、大幅打消虧損,並啟動開發資本業務的再次轉型,期許為開發金帶來榮景。

「中華開發資本將退出第3方基金業務!」開發金控財務長黃碧玲在2021年第3季法說會上,宣布了國內直接投資業務龍頭、總資產超過700億元新台幣的開發資本的業務再次轉型—此舉意味著,開發資本將不再協助如阿里巴巴台灣創業者基金等外部基金代管投資,未來業務將更聚焦於管理層收購(Management buyout)和私募信貸投資(private credit)。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起因》面臨近12年首次虧損 賣樓自救

《財訊》報導指出,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在開發金眾多事業中,辜仲瑩在解禁後並沒有回到第一線當董事,卻在金控中唯一掛名開發資本董事長,意味著他將重返最擅長的資本市場與交易業務,也凸顯出這家公司的重要性。

根據《財訊》報導,2020年疫情重擊產業與市場,中國產業政策也劇烈調整,開發資本不少在海外與中港的投資部位就慘遭錯殺,如近期爆財務危機的VHQ-KY,開發金強調投資的是子公司北京威馳克,且曝險額度僅1.5億台幣,恐也難見樂觀,開發資本吞下近12年來的首次虧損,稅後淨損10.4億元。辜仲瑩當機立斷,先大幅調整投資部位,趁房市高檔賣掉舊開發大樓等不動產,直接進帳80餘億元,再一次處分開發資本全球市場基金(CDIB GM Limited)所持有的14檔私募股權基金,認虧1543萬美元,約4.3億元新台幣。2021年截至11月底,開發資本本業營收僅29.71億元,但稅後淨利超過95億元,EPS(每股稅後純益)來到4.68元,創史上最高紀錄。

(圖/財訊)
(圖/財訊)

這令人不禁回想起,2004年的他初掌開發金總經理的起手式。那一年辜仲瑩入主開發金才4個多月,就決議一口氣打銷開發工銀近1200億元的長期投資部位,提列108.7億元的呆帳。

《財訊》分析,開發資本前身為中華開發信託,成立於1959年,由行政院經濟安定委員會與世界銀行合作成立,為台灣第一家以「直接投資」與「企業融資」為主要業務的民營信託金融機構,陸續配合政府政策,投資紡織、石化、電子、半導體、電信與生物科技等重大建設與重點產業,隨著台灣經濟起飛,獲得巨大報酬。

困境》直接投資業務收益 很靠景氣吃飯

但手握上千億元部位、投資海內外500多家公司的中華開發,卻因政商關係複雜,接連踩雷,重創中華開發形象與財務,經營由盛轉衰。即便併入大華證券、菁英證券,於2001年組成開發金控,形象已大受打擊,股價低迷,而讓辜仲瑩2004年得以取得經營權,爾後連年獲利就破百億元。

然而,《財訊》報導指出,也由於工銀以直接投資為主,淨利息收益僅占1~2成,很靠景氣吃飯,像是2006、2007年獲利創高,但遇上全球金融海嘯又得打掉重來。開發金一度亟思將工銀業務拓展至資本市場專案顧問、海外業務、新種金融業務,也代管國發基金與擔任私募基金發起人,但在提高經常性收益率及資產應用效率上,仍無顯著成效。2014年開發工銀買下萬泰銀行更名為凱基銀行,2017年將執照繳回金管會,業務讓與給凱基銀行後,正式轉制為開發資本管理公司。

開發資本前身為開發工銀,曾因90年代董事長劉泰英(中)、總經理胡定吾(右)政商關係複雜而重傷形象。(圖/財訊)
開發資本前身為開發工銀,曾因90年代董事長劉泰英(中)、總經理胡定吾(右)政商關係複雜而重傷形象。(圖/財訊)

根據《財訊》報導,目前開發資本仍穩居國內直接投資龍頭,根據官網顯示,標的遍及文創、生醫以及強調環保的優勢基金和雲端、物聯網的創新基金;中國地區則在華南、華東地區設立有私募股權基金,資訊技術、民生消費、醫療、節能環保、資通訊及互聯網等主題都有涉獵。

而經理人團隊除了辜仲瑩的老班底南怡君、余珊蓉、何俊輝等,也相當國際化地納入多名曾有國際企業管理經驗、嫻熟產業動態、資本市場、創投及私募股權產業的經理人,包括法籍副董事長尚德沛、英籍華人總經理何志傑。而長期在美國經營創投的故總統蔣經國嫡長孫蔣友松也於2020年加入。

《財訊》分析,雖然人才濟濟、標的眾多,但開發資本似乎很難立刻回到如1990年代那樣動見觀瞻的市場地位。一方面是一般人鮮少理解直接投資業務,其次是開發資本受辜仲瑩直接指揮,對外謹守低調原則,因此即便同為創投業者,對開發資本的績效也是霧裡看花。(延伸閱讀:開發金大驚奇1》辜二少出招!開發金併中壽、換洋將 業績大驚奇)

疑慮》創投多是跟投 態度相對保守

另一位創投人士就坦言,開發資本有60多年投資經驗,每年的創新創業嘉年華Meet Taipei上,攤位都是最大最醒目的;在南港有創新加速器,與網家PChome、中華電信、之初創投等企業合作多案,理應可以接觸到台灣大多數新創公司,更快落實投創概念、更主動扮演領投的角色、更快增加投資規模。「但很可惜似乎沒有發生,而且目前開發資本總資產早已不如以往。」

(圖/財訊)
(圖/財訊)

阿里巴巴在台灣與美商中經合和開發資本合作,在台灣投了39家公司,但開發資本多數只是跟投,就是跡象之一,顯示開發資本的積極度和風險承受度都相對保守。不過阿里巴巴2021年飽受監管壓力,對於開發金退出第3方基金代管業務對其投資是否受到影響,低調不表示意見。

直接投資週期往往較長,剛賣完祖產後的開發資本,2022年獲利能否成為金控主要引擎,以達到開發金總經理龐德明期待的「維持兩位數股東權益報酬率」?值得拭目以待。(延伸閱讀:開發金大驚奇2》辜家老二最不服輸 「遺憾爸爸來不及看見我挺過風雨」)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財訊雙週刊,未經同意不得轉載。

文/洪綾襄

責任編輯/郭家宏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